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CERNET > 下一代互联网 > 前沿技术 |
全球各种各样IPv6特色应用分析
|
||||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期待一种或多种“杀手程序”的出现把IPv6带入网络中并满足人们的需要,但是随着IPv6商用进程的不断进展,人们的这种期待已开始回归理性。 一、IPv6与RFID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作为条形码的无线版本, RFID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其应用将给零售、物流等产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由于IPv6的地址空间巨大,对于RFID来说非常适合,IPv6的大量地址可以实现为每一个RFID分配一个地址,这在地址资源相当匮乏的IPv4来看是难以想象的。 在亚洲,日、韩两国非常重视RFID标记技术。日本在其“e-Japan战略Ⅱ”中列上了RFID标记技术。在美国使用无源RFID最多的沃尔玛要求其供货商到2005年在所有进货上都应贴上RFID标记。2005年3月,5 家 RFID 标签供应商已经获得美国国防部合同,这是美国国防部决定采用被动式 RFID 系统后发出的首批合同,由于RFID技术的采用,使得美国国防部在已拥有/32的IPv6地址块之后,还正在申请/16的IPv6地址块。 二、IPv6与家庭网络 互联网在全球普及之后“家庭网络”的概念开始出现,但是由于IPv4地址的稀缺,当众多的信息家电通过家庭网关连入网络时,IPv4有限的地址资源无法为所有信息家电分配惟一的IPv4地址,只能利用诸如NAT、私有地址空间等技术来绕过这一限制,但复杂的设置和管理将严重阻碍用户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 IPv6则没有这样的限制。 韩国宽带普及率全球领先,家庭网络已经成为下一步的网络发展重点。2002年,韩国家庭网络市场的规模大约为25.1亿美元,到2007年将会增至 117.9亿美元,到2010年将达到234.5亿美元。根据韩国政府的“1000万家庭网络计划”,家庭服务器/家庭网关市场的年平均增长率将为 62%。 韩国政府的“家庭网络导航项目”吸引了来自电信、广播、建筑和电子等领域的公司参与。该项目通过“家庭网络模型业务”活动来促进各种业务的开发,推动产业发展,核查不同设备和业务之间的兼容性,并且为建立标准和长期发展计划做准备。 韩国“家庭网络模型业务”活动计划用从2003到2007年的5年的时间完成,并且分为两个阶段,表1显示的是第一阶段的实施内容。韩国的电信业务提供商如KT、SKT和HanaroTelecom都采取了积极的行动,其兴趣点不仅仅是家庭自动化的概念,还包括VOD/IP广播业务、远程医疗/教育和其他增值业务。 由Consulintel管理、在西班牙马德里FixedShowcase演示的IPv6@Home试验是为了试验真实的家庭网络场景。 IPv6@Home是能够通过照相机察看家里状况的自动系统,可以打开/关闭百叶窗、打开/关闭电灯/电炉等,可以查看屋里是否有陌生人闯入,可以远程管理报警系统、远程管理照相机(观看视频信号)、远程照顾宠物(提供水或者食物)等。一些设备采用原生IPv6(通过以太网、WLAN、PLC和蓝牙),其他设备采用X.10,使用接口系统(OSGi)IPv6-X.10。 IPv6@Home位于马德里一所真实的房间里,通过商用的IPv4ADSL和NAT与外界连接,使用proto-41来转发IPv6数据。
从业务性质来看,triple-play中包含了基本语音业务、高速数据业务和高质量视频业务这三类电信业务。从接收媒介来看,triple-play中包括话音业务、基于电视的业务和基于计算机的业务。基于电视的业务主要与视频业务(特别是电视业务)相关,包括广播电视、高清晰度电视、PPV、VOD、电子节目导航、PVR、iTV等多种业务形式,视频的质量与有线电视或卫星电视的质量相当;基于计算机的业务主要与视频和数据业务相关,包括高速上网、实时电视、VOD、视频会议、交互式游戏等,需要支持连接共享,对家庭来说,接入速度至少要3Mbit/s;话音业务则主要包括传统的电话业务、IP话音业务。 由于受到网络情况、地区经济水平、用户的消费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个运营商会形成多种多样的业务组合,因此对于不同的运营商提供的triple-play的实际含义各不相同。 随着电信运营商开展三重服务,越来越多的设备和业务都变成IP传输,随之而来的是需要越来越多的网络地址并且需要网络能够支持即插即用,而IPv6 能够满足这种需求。 |
||||
|
||||
|
|
|||
|
|||
Copyright(c)
1994-2020 CERNIC,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