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作者来稿
解决中国“应试教育”难题的思路与方法
2008-05-08    费孝林

字体大小:

  面对“应试教育”难题,作为忧国忧民的炎黄子孙,我们在苦苦思索,我们要想办法! 这篇文章,所述观点肯定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待进一步探讨,但是,相信对改变“应试教育”现状会产生“一锤破冰”的影响。

  一.“应试教育”真的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很长时间以来就已经越来越不象“教育”了:上级用考试分数(升学率)考评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用考试分数(升学率)考评学校,学校用统考分数(升学率)考评教师,教师为了职称、工资待遇甚至岗位,再简单地说是为了最基本的生存,必须(只能)死盯学生的考试分数。为了考试分数教师无可奈何地、加班加点地、残酷无情地“死整”学生,学生为了迎战考试被迫死记硬背、题海奔命,甚至弄虚作假!为了考试分数,学校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强迫师生补课(或辅导),于是,周末没了,法定节假日没了,寒暑假也快没了,每天从早上天不亮苦干到晚上11点左右。这还不够,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必须“以考迎考”,于是“周测月考”大大小小的各种考试轮番轰炸!为了考试分数,教师心态失和、矛盾痛苦、透支生命,于是教师的“爱心”无奈地变成了“狠心”:心里常常恶狠狠地念叨“他娘的,你若是考砸了,老子的职称就没了!”啊,教师死教,学生死学,教师教怕了,学生怕学了,师生身心憔悴、疲惫不堪!现状惨烈,不堪目睹!

  啊,我们学生的天性与灵性遭到无情的摧残,中华民族的整体创新能力遭到了来自自身的前所未有的“打击”!

  教育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始终具有“想学”的状态,如果教育使大面积的学生“不想学”了,那这样的教育肯定是失败的,而且应该是“卑鄙”的甚至是“犯罪”的!一切使大面积学生“不想学”的教育都是错误的!

  培养、保持并努力强化学生“想学”的状态,应该是我们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必须遵循的最高原则!因为只有“想不断地学习”而且能“不断地学习”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

  美国人是在想方设法把电脑变成人脑,可是我们中国人呢,却在“津津有味地”、“傻里傻气地”把人脑残酷地变成电脑!

  为什么美国的中小学生并没有经受过像中国学生这么多的统考、统测、死背硬灌,但世界高科技的前沿阵地却老掌握在美国人手中?!为什么“旧中国”的教育没有象现在这样的“死整”却出了这么多伟人或“诺贝尔奖”大师?!那是因为我们现在的不少中国人,还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太多的统考统测太多的死背硬灌把大脑的“活性”给弄“死”哪!

  对学习的热情是一个人不断学习并富有创新精神的前提。如果教育使很多很多的人“怕学”失去了不断学习的热情,摧残并泯灭了一代代人的“活性”,我们的民族哪来不断创新的动力?这样下去,中华民族危险呐!!! 对此,我们真的不能再麻木了!

  现行“应试教育”扼杀了我们民族的创新精神,一个民族没有了创新就没有后劲,没有后劲就意味着正在朝向衰亡的方向滑去,这是自然、社会发展的铁的法则!

  要提升我们民族的整体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必须尽快改变我们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

  二. 解决“应试教育”问题的思维方式

  1.要解决自己的问题,眼睛不能死盯别人的缺点

  我们中国人有一个“毛病”:要解决“甲”自己的问题,“甲”固执地说:“‘乙’还不是也有问题嘛”。“甲”可能出于一种自尊自卫自辩的心理,老是在有人善意地指出他的问题的时候很不高兴地也扯“乙”或“丙”的问题。当然,如果面对恶意的指责,这种“毛病”肯定就不是“毛病”而是一种反驳的机智!但是,在我们真正的要解决自己的问题时,我们应该改掉这“毛病”--这“甲”应该(想)说:“好的,谢谢指出我的问题,你看‘乙’就有些比我强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当我们要实实在在解决自己的问题的时候,应该把眼睛盯在别人的优点上,想想自己的问题的原因,看看别人有哪些我该学习或借鉴的优点!这样,我们才能改进自己超越别人。

  比如说一提到美国的科技与创新能力值得我们学习,有人就不高兴地叫嚷:“美国也有太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以为不可因“也有太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而看不到“但世界高科技的前沿阵地却老掌握在美国人手中”。因为我们是要解决自己的问题,你却去扯人家的问题,思维显然有问题,真有点好笑!

  2.解决同一问题的两种不同思维方式

  干任何事情或解决任何问题,应该用这样的策略:首先思考“该如何做”,如果没有尽快找到方法,那就立即同时思考“不该如何做”的问题。往往很多“该如何做”的问题都是首先从“不该如何做”开始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很多时候要找到“该如何做”的方法很难,确实不容易,甚至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 但是,此时如果换一种思考方式: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该如何做”呢,那问题的解决往往就有了转机,这样就不至于把问题毫无推进地一直摆在那里,坐等“该如何做”的方法到来,有效地避免了问题所涉及的事态的继续恶化。

  从问题解决的方法学的角度,任何一个“该如何做”的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或者近似地等于若干个“不该如何做”的“子问题”的并集。

  例如,一个社会要求每一个人都努力“成为合格公民”,那人们会问:“我该如何做呢?”,要很清楚完整地回答这个“如何做”恐怕比较难,但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不能如何如何”来回答:“你不能违反国家的所有法律法规。”也就是“不能违反宪法”、“不能违反刑法”、“不能违反婚姻法”等等。你看,换一个角度问题一样得到了解决。

  “该如何做”与“不该如何做”,就解决同一问题的研究与探索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不是对立或矛盾的!面对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眼睛盯在“该如何做”上,这没错,这是“正向思维”。但是,如果老是死死地只盯在“该如何做”上又没有明显进展,那就是太“死心眼”了!或者,没找到“该如何做”的方法,干脆就把头抬起来,看那些正在寻找“不该如何做”方法的人不顺眼,便行起指责的本领来:“你们告诉我,到底‘该如何做’?不要只知道‘不该如何做’!除非你们告诉我‘该如何做’,否则我只能把问题摆起让事态继续恶化!”好了,省着力气别和他争吵!头脑的思维方式不对,其实大家都在向同一方向努力嘛。

  三. 解决“应试教育”问题的两个视角
 
  “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形成了一个“死循环”的“魔圈”,必须尽快打破循环,减缓或停止民族“朝向衰亡的方向滑去”的势头!有了本文前边的铺垫,显然我们已经知道了解决“应试教育”问题的思路或视角。

  1.“该如何做”在目前的条件下还涉及到一些很难的问题,但要努力推进。教育的评价体制改革是可以操作的突破口

  “应试教育”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教育偏离了正常轨道畸形发展的结果,是中国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问题的一种外在表现。因此,彻底解决“应试教育”问题的难度可想而知。

  如果单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应试教育”是民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与社会所能提供的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在一定条件下矛盾运动的结果。所以,政府加大教育投入,不断完善与扩充教育资源,缩小教育资源的差异,是缓减“应试教育”状况的有力措施。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的差异不太可能完全消除(如北大、清华永远不太可能被很多大学超越),如果社会的用人体制、分配体制与教育的评价体制有严重问题,那么即便教育资源极其丰富,“应试教育”现象也可能无法根除。

  必须尽快建立新的教育评价体制。教育的评价体制,不光是教育系统本身的事,社会对教育的评价体制决定了教育系统内部的评价体制。社会对教育的评价体制主要是由社会的用人体制与分配体制决定的。为此,要遏制“应试教育”的继续恶性发展,必须改变社会对教育的评价体制,最关键的是政府不能用“升学率”考评教育主管部门!这一点,政府完全可以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与导向社会对教育的评价氛围。

  在政府放弃用“升学率”考评教育主管部门的前提下,教育系统内部就可以很快全面改变建立在以学生考试成绩为基础上的评价体制。这是遏制“应试教育”继续泛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最有效的突破口!当然,新的评价体制下“如何评价教师”、“如何评价学生”,乃至“如何评价学校”等等都有待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

  “应试教育”不仅仅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与社会的用人体制(分配体制是在用人体制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紧密相关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不太可能光由教育系统本身能彻底根除,因为它最深层的根源在教育系统之外,这就是“应试教育”无法刹车“素质教育”难以推进的真正原因。

  纵观历史,教育无不与当时社会的用人体制紧密相关,有什么样的用人制度,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体制。教育体制有问题,肯定是社会的用人体制出问题了!而一个社会的用人体制是政治体制的核心,要改变政治体制将无异于对社会“脱胎换骨”。

  横看世界潮流,任何体制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哪怕“天翻地覆”也必须“以时具进”!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否则巨大的历史车轮毫不留情。我们高兴地看到,政府在这方面已经开始有所动作。我们相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体制改革的宏图将逐渐展开!

  解决“应试教育”问题“该如何做”,从现实操作层面说涉及到的一些问题肯定很难,比如社会对教育的评价体制难以很快改变,涉及到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无法快速解决,社会的用人与分配体制问题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改观。但是,从理论探讨层面说,显然还有很长的文章要写。尽管理论探讨可以超前,但可能难免犯“忌讳”,所以我现在就只能暂时写到这里了。

  2. “不该如何做” 早已基本明确,必须加强研究,不折不扣地坚决做下去

  解决“应试教育”问题“不该如何做”,显然容易多了。但是,我们仍然需要研究很多问题,比如到底要多少“不该如何做”,才能尽可能的近似等效于“该如何做”?

  教育的评价机制是“应试教育”产生与恶性发展的“催化剂”。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调整教育的评价机制来遏制“应试教育”的恶性发展。

  首先,如前所述,政府不能再用“升学率”之类的指标考评教育主管部门。其次,教育系统内部必须来一次深刻的“思想革命”,彻底更新教育观念,对那些站在领导岗位上只会抓“死整”教育的人必须坚决撤换!尽快研究全面实施新的以培养民族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规范。

  解决“应试教育”问题,目前有哪些有效的“不该如何做”呢?
 
  第一, 不能用学生的任何考试分数考评教师。

  我们必须更新一个观念:只会用学生的考试分数考评教师,绝对是领导的无能,这种“领导”必须下岗!难道除了学生的考试分数,就没有别的途径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吗?!旧中国连大学招生也没听说有什么统考,那时侯是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的呢?!我坚信,不用学生的考试分数考评教师,一定也可以调动教师的教育热情,这一点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啊!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用学生的考试分数考评教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的工作量肯定是增大了,也就是说领导就难当了!

  难怪,这些年来,也就是“应试教育”越来越“猖狂”的年月,我越来越觉得天底下最好当的“官”,可能就是教育系统的“官”了。为什么呢?因为抓住统考分数,就抓住了“牛鼻子”,教师学生一定会“乖乖”地任你“摆布”。但是,大家都知道了,最终这“牛”变成“痴牛”了!还有,民族也在向衰亡的方向滑动!这就是官“好当”的结果。此时此刻,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应试教育”这么难刹车了!

  “应试教育”是教育管理“简单化”和教育评价“可操作化”带来的恶果。教育管理一旦简单化,教育评价一旦太可操作化,那管理倒是轻松了,但是教育却变味了!

  第二, 不准用考试分数对学生进行名次排队。

  这一条,我不想在此太多论述。那有人会问:“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好,我告诉你:怎么你还是“应试教育”的观念?如果你只会用分数排队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我“恭喜”你,你该“休息”下岗了!

  第三, 坚决取消义务教育阶段任何形式的统考统测。

  也就是不能在义务教育阶段搞大规模的统一考试。同时,应该尽快普及高中教育。小学毕业不搞统一升学考,学生免试升入初中;初中毕业,如果不能免试升学,那就只有统考一次了。考试肯定要有,这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但关键是必须严格遵守前边的第一、二条。有了第一、二条,再多的考试也不怕;有了第一、二条,考试不可能太多!

  如果还没有普及大学教育,那高中毕业肯定要进行升学考试。为此,高中后期目前可以不要求下面的第四条。

  第四,不准在正规教学时间以外,进行任何形式的把学生限制在学校教室里的辅导或补课。

  让我们的师生也享受常人的生活,在周末,在法定节假日,在寒暑假,舒展自己的身心,感受校外天空的高远。

  第五,不准在义务教育阶段搞任何形式的重点学校和重点班。

  这一条,大家很容易理解。这不仅仅是教育公平的需要,也是逐渐消除“应试教育”危害推进全民“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就不想在此太多论述了。

  还可以找出一些“不该如何做”的条款,但是我想,以上这五条无疑是最关键的了!

  另外,应该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中小学教材。精选教学内容,删除对培养我们民族创新能力用途不大甚至有妨碍的东西。比如,中小学的英语教学就必须改革,不该要这么多的人去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学这么多的英语内容!中国要腾飞,必须让咱们的孩子把最多的精力最黄金的时间用在最能够提升民族创新能力的知识上!

  教育,少一些强制,多一些真心实爱,多一些心灵的感动与发自内心的奉献。这样的教育才像是真正的教育。

  只要坚定不移地毫不留情地在全国范围把这五条做下去,全国统一行动,一做到底,“应试教育”的危害一定会有很明显的缓减!“素质教育”的推进就会有不小的起色!这一点,我们可以进行更详细的论证。

  中国教育走进了“应试教育”的“死循环”,光靠一所学校或一个局部地区,要彻底解决问题看来是不可能了。至少要一个省最好是全国统一行动才能有所成效。

  有一种观点对国家民族的发展很危险,就是前边已经提到的:告诉我要推行“素质教育”到底该怎么做?不要老是说“应试教育”这不行那不行。持这种观点的人,宁愿继续让“应试教育”恶性泛滥,也不愿认认真真实施上面这几条,好像有意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向衰亡的方向滑去!愚昧啊,可恶啊!

  现在我告诉这些人:要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做好上边所述的“不准”或“不能”!刹不住“应试教育”的车,就尽量减慢它的速度,这也就是在推进“素质教育”。为什么刹不住“应试教育”的车就连可以减缓速度的方法也放弃呢?!这就是一个思想方法的问题,也是一个思维品质的问题,更是一个民族的责任感的问题!

  我的这篇文章,首先是解决一个思想观念思维方法的问题,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另外,有些地方可能对一些人多有得罪,但是,只要对国家民族的前途有利,我们还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呢?!

  作者简介:本文作者费孝林(发表文章时常用“费孝霖”或“ 费侾霖 ”),男,现年38岁,四川会东县人。数学教育与计算机及运用双学士,中学高级教师,在地、省及国家级报刊上发表论文八十余篇,获得过省部级与国家级论文或教育科研成果奖四次。云南省2000年中青年“教研教学优秀人才”获奖者。现供职于云南会泽以礼河联合学校。

   原文地址  费孝林的博客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