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09年第4期 > 教学研究
对于本科教学与考核的浅见
——基于承担公共环境教育课程的经历
2009-04-14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廖振良

字体大小:

  1.引言

  笔者给本科生上公共环境教育课程,实属无奈之举。笔者所在的高校,各种考核,各种竞争,让人应接不暇,疲于奔命,其中重要的一项即是本科教学工作。很多方面都与是否承担过本科教学挂起钩,要是没承担过本科教学,好象什么都轮不着你了。而对于新进的教师,又似乎很难一下子分配到本科教学任务,特别是对于环境专业这样的非基础类专业教师,因为本来课就不多。

  后来,有人给支了一招:去开本科生公共选修课,又叫通识教育课,对于环境专业的教师而言就是公共环境教育课。这让笔者好象看到一线曙光,赶紧一口气报了两门公共选修课。等真正备课的时候,才感觉有点后悔了。原来这公共选修课可不好上:讲深了吧,学生大多是非环境专业,可能听不懂;讲浅了吧,学生可能会瞧不起你。最关键的是要让课程生动有趣,吸引人。所以,那个暑假笔者整天泡在网上,到处搜集案例。笔者是想以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围绕课程主题,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授。

  经过三个学期的讲授,现在总算是比较有底了,学生给课程评价都是"优"。同时,笔者对于本科教学,包括对教学考核方面也有了一些浅见,愿与大家共同讨论。

  2.公共环境教育课程教学经验

  总结起来,笔者觉得之所以公共环境教育课上得还可以,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1)环境问题已成为热点问题。不仅环境专业的同学关心,全社会都在高度关注。

  (2)上课要精心准备。不仅开学前要全面备课,每次上课前还应该认真准备,自己先在脑海中过电影,要把可能发生的情况尽量地事先考虑到。

  (3)采用丰富生动的授课方式。笔者在每个学期开始部分先讲一个故事作为引言,引出课题的主题。如"环境与发展古今谈"的引言故事是"复活节岛的故事",随后通过实例介绍一些理论知识,再接下来结合案例进行一些专题介绍。在后三分之一的课程,笔者把时间留给学生,通过在前期布置作业的形式,让他们结合专业、亲身经历、兴趣爱好等有目的、有导向地去准备一些报告,我将较好的学生报告拿到课堂上给大家介绍,并且笔者要引导大家进行启发性的讨论。最后是对全部课程的归纳总结。

  (4)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

  3.几点思考

  (1)什么人给本科生上公共环境教育课的思考

  回想这三个学期的本科教学,感觉挺不容易。学生们想要知名教授来上全校公共选修课,但现实情况却是公共环境教育课鲜有教授们来讲。可能是因为教授们太忙了,不过,这却给了青年教师以机会。

  当然,青年教师讲这种课的效果不一定不如知名教授,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大家平等,开公共环境教育课也应是青年教师的权利。但如果讲课效果不好,学生和专家打分低,没有了听众,这个课自然也就上不下去了。

  问题在于:教授,特别是知名教授,虽然很忙,但也不应该放弃公共环境教育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为此,笔者认为,有关高校应该建立起教授承担公共环境教育课的制度。

  (2)关于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思考

  很多大学规定:教授必须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量。有的大学进一步规定:教授每年必须承担至少一门本科课程,否则要转为研究员。估计这是考虑到本科教学比研究生或其他类型学生的教学要求严格的缘故。这种规定当然有道理,教授这个职业本身就是教学生的,而且这也是学习了国外的做法。

  但我国存在一个问题:教授太多。相比起国外的按需设岗,我国的教授数量逐年递增。在许多学校,一些专业的教授人数多于副教授,副教授人数多于讲师,有的地方甚至给人感觉人人都是教授。如此一来,要保证教授承担本科教学工作量,就势必压缩不是教授的其他教师的本科教学工作量。

  而对于教授职称的晋升,要求承担过相应的教学,尤其是本科教学的工作量。所以,要保证中年教师的本科教学工作量,否则就不能升教授了。

  如此,教授要保证有课上,中年教师要保证有课上,新进的青年教师自然就难以获得上课机会,特别是给本科生上课的机会了。

  (3)关于青年教师上课机会的思考

  为什么一些学校有的专业青年教师上课机会少?进一步从根本上探究,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地方的工作量考核机制。除前面所述对教学工作量的专门要求外,还在于对总工作量的要求:因为教学津贴虽然少,但这个工作量是固定有保证的,只要占着了,自己不让出来,是没人能抢走的;不像科研工作量,今年有,明年就不一定有了,没人能保证。所以,除非有人退休,除非有人出国,除非有人出了大问题,否则新来的人是很难上到课的,尤其是本科教学。这样一来,青年教师作为教师中的弱势群体,自然就比不过老教师了。

  相反,笔者印象中在对工作量没有严格考核的年代,很多人都不愿意多上课,大家推来推去,最后结果往往是青年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量更多。这种现象在某些地方现在仍然存在。

  (4)关于是竞争还是合作的思考

  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丰富,是需要有人传帮带的。但一些学校过于强调竞争和考核,这在制度上抑制了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因为老教师认为:自己到底是在培养将来的接班人还是竞争对手?所以,我们能够看到一些这样的现象:青年教师在没有经过老教师任何指点的情况下直接就上讲台,讲课经验技能等完全就是靠自己的摸索和积累。出了问题责任完全在自己,甚至有人会说:姜当然还是老的辣。

  4.两个观点

  基于上述思考,笔者提出两个观点,以期改变新老教师在本科教学问题上不够和谐的状况:

  (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考核制度,摒弃以教师工作量为中心的考核制度

  某一门课由哪个教师来上,应该根据讲课的效果而定。作为教学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以往的学生反映和教学检查的结果进行评判。在教学检查方面,笔者所在的学校做得很好,建立了完善的本科教学评估制度。教务处专门聘请了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不定时、不定点地对本科课程进行听课检查,所以教师们给本科生上课不敢马虎,没准哪次冷不丁在你状态最差时就有专家来听课,甚至一门课会接连数次被数个教师来听。学生也可以在网上对老师的课进行打分,给评语,还可以进行院系和教师之间的横向比较。

  而对于新教师上课,尤其是新开课,应该慎重,应该进行专门的指导。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讲课的潜质,包括新教师和老教师,达不到要求的就不应该上讲台,要一视同仁。记得笔者在上大学时,看到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风度翩翩,很是羡慕,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这样;而看到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口齿不清,颠三倒四,心里很是不满,这样的人也配当大学老师?真是误人子弟。

  (2)强化对集体的要求,弱化对个人的考核

  现在似乎很多学校的专业教研室或是改名,或是都不存在了,安排教学任务似乎成了院系领导或教务员的事了。笔者对此存有异议。

  对于某个专业,应该要有相应的教研室,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研究室,是一个集体,大家共同来对这个专业的教学进行研究。在教研室这个集体当中,应该根据各自的专长和上课的效果集体排课,要老、中、青相结合。新教师在主讲某门课之前先当助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现在,有的教授不愿新教师给他当助教,宁愿研究生当助教,可能也是由于工作量分配、考核等方面的考虑;有的学校甚至不设本科生课程的助教,或只规定了研究生当助教,这对新教师的成长是不利的。

  关于对个人教学工作量的考核,应该尽可能地不要与其他方面挂钩,仅表示这个教师上了多少课,可以拿多少教学津贴;相反,对于教学效果的好坏,倒是可以作为评判该教师是否合格的依据。这就如一个人看书多并不代表他一定能考上大学,或者一个人工作做得多并不一定贡献大、水平高一样。

  要建立对承担某门课程的团队的考核机制。在这个团队中,新教师若没有尽快地成长起来,团队带头人应负有责任。团队不应只是一个人能主讲,而应是多人,大家都应该达到讲课效果良好的程度。关于排课,可以轮流主讲,或者每个人只讲他最擅长的部分。而对于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的好坏,教研室负责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作者联系方式: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邮编:200092,电话:021-65982535,E-mail:zl_liao@mail.tongji.edu.cn)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