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力学课程报告论坛将于2009年10月在西安举行,由西安交通大学承办。本届论坛主题为: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学课程建设
“力学课程报告论坛”从2006年起已在大连、广州和南京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每一届论坛既有精心遴选的有助于课程教学改革、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名家、大家报告,又有与会代表的专题交流发言,以及经论坛组委会审定批准的书面交流材料。全国广大高校力学课程的一线教师参加了论坛。论坛的交流成果之一《力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6》、《力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7》与《力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8》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高校力学课程网站”也已正式开通网上论坛,广大教师可随时登录网站开展交流研讨,并进行参会注册。
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今年年初发出“关于持续深入办好‘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与‘大学基础课程系列报告论坛’的倡议”(高教研[2009]1号)之后,300余位力学教师反馈了意见与建议,对论坛紧密围绕主题,采用“报告+论坛”的形式进行了肯定,并给出了个自对力学课程报告论坛的相关需求、意见和建议。在分析整理各位教师反馈意见和本届论坛分论坛研讨的基础上,力学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组织专家对广大力学课程教师在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课程持续建设等方面的实际需求进行了研讨,确定了本届论坛的目标、内容与要求。本届论坛将围绕主题,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作大会报告,并按照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水力学)、振动力学、计算力学、实验力学和力学专业建设等九门课程(专业)分别列出专题(见附件)进行论文征集。每门课程(专业)设负责人1~2人,各课程(专业)的专题由负责人分别列出。论文征集之后,将根据各课程(专业)的投稿情况确定分会场,并由各课程(专业)负责人从投稿中选取有代表性的论文作者在分会场进行主发言,并按专题组织交流和研讨。
所有经组委会组织评审入选的论文将收录入《力学课程报告论坛文集2009》,欢迎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并踊跃投稿。
凡符合本次论坛征稿范围,且未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的论文均可投稿。论文提交内容和格式:请登陆http://mechforum.cncourse.com下载“论文提交模板”,照此模板格式撰写论文,篇幅限制在3页以内。论文请尽量以电子文件形式提交,统一采用Microsoft Word 撰写,并用E-mail发往:acem@pub.hep.cn。论文提交截止日期:2009年8月30日。
请参会教师于2009年8月30日前,通过网站注册直接报名(也可通过E-mail、邮寄、电话或传真等方式)。
论坛组委会将根据会议规模及论文投稿情况确定参会人员名单,组织遴选专题讨论论文,并于2009年9月下旬寄发第二轮会议通知。论坛会议具体时间及日程安排见第二轮通知。请通过论坛网页,关注最新信息。
力学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二○○九年六月二十日
附件:各课程(专业)研讨专题
理论力学
1.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1)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工科理论力学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关系;
(2)理科理论力学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关系;
(3)工科与理科理论力学课程在教学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上的差异;
(4)工程应用型本科理论力学课程的定位与教学内容。
2.理论力学课程与学生的能力培养
(1)后续专业课程需要工科理论力学课程哪些能力的培养,存在什么问题?
(2)后续专业课程需要理科理论力学课程哪些能力的培养,存在什么问题?
(3)交流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经验与效果。
材料力学(工程力学)
1.材料力学(工程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各级各类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精品课程建设问题:建什么?怎么建?
3.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是单独设课还是不单独设课?
4.材料力学(工程力学)课程例题、习题和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结构力学
1.教学能力与学术能力
(1)提高教学能力,在教学中挖掘教学创新点
?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2)提高学术能力,在教学中挖掘科研创新点
?教学内容挖掘出科研课题
?教学内容提升为科研课题
2.定性结构力学课程内容体系
(1)定性结构力学的核心概念;
(2)定性结构力学的例题习题;
(3)定性结构力学的教学教法。
3.结构力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1)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如何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教”老师?
弹性力学
1.弹性力学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
(1) 如何在课时压缩的情况下,保证弹性力学的教学深度和系统性?
(2) 不同专业(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工程力学专业、非力学专业)弹性力学教学方法的异同?
(3) 弹性力学中若干关键章节或者难点问题的讲授方法。
2.弹性力学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弹性力学与前期课程(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后续课程(如计算力学、塑性力学)等的连贯和协调
3.弹性力学的教材建设
(1) 如何在教材建设中体现弹性力学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2) 如何通过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把握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流体力学(水力学)
1.基于问题的流体力学(水力学)教学体系探讨;
2.自助式流体力学(水力学)实验教学探讨;
3.流体力学(水力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4.科学研究、创新与流体力学(水力学)教学内容;
5.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自主教学实验;
6.流体力学(水力学)课程考试改革与探索。
振动力学
1.振动力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与课程体系,如何突出教学三基原则(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
(2)承前启后角色的定位:与前期物理、理论力学和后续非线性振动、随机振动、实验模态分析等课程核心振动知识的衔接和区分。
(3)对数学基础(矩阵特征值问题、常偏微分方程等)、近似计算方法(瑞利法、里兹法、假设模态法等)、初步工程应用和选修非线性振动等拓展知识点的教学定位与要求。
(4)国内外振动力学(理论)教材的比较研究与新概念教材的编写或设计。
2.振动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1)多媒体教学模式探索和教学软件的研发与实践;
(2)课程考核方式与试题内容改革的探索,试题库建设;
(3)如何建立有效易行的课外振动实践教学环节;
(4)如何使学生初步掌握“力学的思考方法”(钱伟长院士语)和提高对振动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求解和结果分析能力。
计算力学
1.计算力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该如何设置
(1)计算力学课程设置;
·力学类院(系)计算力学公共课设置:计算力学I(基础理论、方法和程序基础)
·针对各专业特点的计算力学特色课设置:计算力学II(计算流体力学,计算岩土力学,计算生物力学以及计算力学软件等)
·研究性的计算力学课程设置:计算力学III(高等计算力学),现代计算力学进展,多学科优化方法等
·计算力学课程设置与拟设的每门课程具体大纲的结合
(2)计算力学的教学内容,与其他各类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关系,涉及课程内容的协调和衔接,重复性内容的剔除;
(3)计算力学教材的统编和组织;
(4)学时、学分与课程大纲制定。
2.面向计算力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计算力学直接应用部门需求和毕业生工作状况分析;
(2)相关领域对计算力学人才的需求和知识再学习情况;
(3)计算力学作业与毕业论文设置;
(4)计算力学软件开发与应用培训基地建设,课堂与领域工程师互动教学探索;
(5)虚拟实验室建设与数字模拟能力培养。
实验力学
1.关于各类实验力学课程教材问题的研讨;
2.关于基础力学课程本科实验教学的研讨;
3.关于力学专业本科实验力学课程教学的研讨;
4.关于力学专业研究生的实验力学课程教学的研讨;
5.关于力学实验与力学创新教学的研讨;
6.现代力学测试技术及其在力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7.实验力学教学仪器与设备。
力学专业建设
1.工程力学专业的培养模式、应具有的知识结构和达到的能力
2.工程力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
3.工程力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及要求
(1)通识教育课程中对人文社会科学和数理基础的要求;
(2)专业教育课程中对学科基础(如基础力学)等的要求;
(3)学科专业中对主干课程的要求;
(4)综合教育中对公益劳动、军事训练、学术活动、社会调查和科技活动等的要求。
4.工程力学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及学时的要求
(1)主干课程的设置以及学时要求,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习时间比例;
(2)工程力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的最少学时要求;
(3)专业教育讲授及实验的时间,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
5.工程力学专业教学条件的基本要求(基本师资力量;基本教材;基本图书资料;基本实验条件;实习条件(基地);应具备的相关学科;基本教学经费的要求)
6.办好工程力学专业的建议及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