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08年第12期 > 教学改革
营造良好的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成长环境
2008-12-01    哈尔滨工业大学 原松梅

字体大小:

  研究型大学拥有大批知名的专家学者、先进的科研设施和研究成果、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这是吸引众多优秀生源的重要原因。随着研究型大学之间科研竞争的日益激烈,其本科教育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研究型大学中一些夕日的"天之骄子"竟成了"问题型"学生。因此,重拾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地位、分析影响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成长的原因、探寻有利于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对于确保研究型大学的生存和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本科教育是研究型大学生存、发展的基础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表明,几乎所有的著名大学都是通过办本科教育而闻名于世的。这些大学的校长都非常重视本科教育,均直接领导和参与了学校的本科课程改革。例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在成立之初形成的导师制,19世纪30年代哈佛大学的选课制和学分制以及芝加哥大学的"百科全书式教学计划"等,都直接面向本科教育,并直接催生了这些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本科教育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是良好学风和学习方法形成的重要阶段。本科教育办好了,学校的研究生质量、科研和教师队伍都会得到提升,而且还关系到高校主要教学经费的来源和发展动力。从美国高等教育的经验看,有32%的硕士学位获得者和56%的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获得者来自全美125所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当前,重视本科教育已成为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研究型大学通常拥有众多杰出的专家学者和一流的科研设备,其学术氛围和科研成果为本科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些都为学生智力和创造力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本科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报告会、论坛、讲座、选修课等)结识大师、名师,并能够在这些大师、名师的指导下参与知识的探索和科学研究活动。在这种环境下,本科生的学习可以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化为基于导师指导下的发现、探索过程,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最新的知识,而且可以学会研究方法。

  二、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出现的一些现象

  与一般的大学相比,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通常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和综合素质,他们是最勤奋、也是最受关注的一个群体。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家庭和社会更多的期望,他们往往带着耀眼的光环迈进大学校门。然而,由于研究型大学优良的学风和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及比学赶帮的竞争环境,容易使他们在学习上感到很大的压力。有的学生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所以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有的学生对大学的学习方法不适应,尽管他们努力学习,但成绩仍然平平;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认识较高、要求也明显苛求,一旦学习上出现问题,就消极悲观,造成学习上的焦虑,严重者出现失眠、逃学、厌学,难以进行正常的学习。另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大学生从封闭的校园走进开放的网络世界,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网络中那些垃圾信息,使一些大学生受到影响。有的学生把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抛之脑后,信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取向,以追求个人利益为重,责任意识较淡薄,使诚信缺失、道德背离的现象日益突出。比如,考试作弊、国家助学贷款有借不还等;还有的学生骄傲虚荣、自私贪婪,严重损坏了大学生的形象。这些现象的出现既有悖于大学的使命,也削弱了其参与世界竞争的基础。

  虽然这些现象是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中的一个支流,但却突出反映了一些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忽略了本科教育的质量和水准,在教学和行政管理上缺乏"人文关怀"和柔性化的管理制度。

  三、营造良好的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成长环境

  1.发挥科研优势,探索"以研究为本"的本科教育模式

  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特性决定了其本科教育的特殊性。研究型大学拥有著名的专家学者、先进的科研设备和研究成果,这些优势能弥补传统教学"以知识为本"(即以单向的传播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方式的不足,为本科教育提供丰富的智力和学科资源,为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提供最大的机会。大师、名师可以把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经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传授给学生;本科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科研,学生可以参与以教师为主的研究小组,在其中可以担任研究助理;学生还可以自己提出项目方案,包括研究型项目、创造性设计工作等。例如,目前在一些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深受大学生的欢迎。通过创新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研究型大学应该发挥优势,将本科教育的重心从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转移到"以研究为本"的学习过程上,以研究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育大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研究生学习和今后的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统筹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

  随着研究型大学之间科研竞争的日益激烈,其本科教育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在我国,对研究型大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研究生以及硕士、博士学科点的多少,这势必造成研究型大学工作重心的上移,造成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之间的矛盾,加剧了本科教学资源的紧张。

  为了提高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研究型大学应以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内在联系来统筹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无论在教学管理制度还是在课程体系方面,构建一个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互通的、能够相互衔接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以研究生教育提升本科教学水平,以优良的本科教育确保研究生教育的基础。

  3.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积淀,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挥着制约和影响效应。研究型大学的校园文化应该充满求新探索、开放思辩的思想氛围。在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上,除正常教学科研所需的楼群外,还应有丰富的藏书和设备精良的实验室,应建设体现学校发展历史和办学特色的校史馆、博物馆、科学馆,从中体现学校的校魂、校风、校训,反映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成果;校园内应建有富于感召力的雕塑;教学楼走廊和教室里应悬挂著名科学家、知名校友的画像和事迹介绍。在制度文化环境建设上,构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开放式的教师队伍,建立健全创新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推进人才强校工程,并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评估机制等。在精神文化环境建设上,建立领导与领导、教师与教师、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良好的师德,倡导良好的师风,营造全校和谐民主、奋发向上、共同创造的良好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4.学生管理制度要体现"人文关怀"

  研究型大学的学生群体通常都有较高的智力水平,遇到问题更习惯于独立思考,但他们的情商水平往往与智商水平并不协调。也正是这样的特性,使他们易于独立孤行,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当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不愿意向他人倾诉,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因此,在研究型大学中,更要注重发挥辅导员、学生会及学生社团的作用,更多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业的影响,尤其在专业的选择、课程的选择、职业的选择等环节,要有专人指导,使学生始终感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差异,通过制订并执行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原则,让学生有知情权、选择权、话语权,使其在民主的、和谐的、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创造。

  本科教育是研究型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学校办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型大学应该发挥其资源优势,创新本科教育模式,为本科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真正成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摇篮。

  参考文献

  1.郭冬生. 大学保护还是限制了学习的自由. 中国大学教学,2004(5)

  2.朱崇实. 研究型大学更应重视本科教育. 中国教育报,2004.4.1

  3. 沈杨,任慕兰. 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建设及本科教育.江苏高教,2004(4)

  4. 史静寰. 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基础及走向.现代大学教育,2008(1)

  5. 王晓燕. 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建设问题. 教育与现代化,2008(2)

  6. 莫斌姿. 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9)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深化内涵发展 加快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
· 美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机制探析
· 李志民:研究型大学要更加重视基础研究
· 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的“4S发展战略”
· 陈骏院士:研究型大学要做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力军
· 评论:顶尖研究型大学难成开放在线课程主角
· 研究型大学如何深化本科生教改
· 中外研究型大学校长聚焦大学国际化与全球化
· 2007年度中国35所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排行
· 施一公:研究型大学从来不以就业为导向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