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10年第12期 > 教学园地
参加国家精品课程“有机化学及实验”培训的一点体会
2010-12-01    浙江师范大学 吕 新

字体大小:

  我是一名普通的有机化学教师,去年刚踏入教坛。这次网络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和精彩,令我收益颇丰。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精品课程“有机化学及实验”负责人高占先教授从大连理工大学本校实际出发,无论是课程建设思路,还是教学方法与手段,亦或课程内容体系设计,都讲得详尽周到,见解独具匠心,值得我校参考和借鉴。

  1.要建立好教学团队,提升每个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

  大连理工大学拥有一支非常强大的有机化学及实验教学团队。正是在这个团队每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大连理工大学有机化学学科在教学上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觉得我校有机化学学科在当前形势下,如果想要把有机化学及实验课程建设好,就应团结一致,共同高度重视有机化学及实验的教学,建好一支强大的教学队伍,营造浓厚的教学教研气氛,充分发挥出这支团队的力量。

  同时,我们每位教师都要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要逐渐摒弃原先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以更科学、灵活、高效的方法(比如:问题法、质疑法、迁移法、对比法等方法),千方百计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能力。同时,也要分专业、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辅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实例的积累、语言的凝练、课堂的表述、教学方法的改进等,都要靠自己平时的不断努力和探索。

  2.有机化学是一门系统的课程,要有科学合理的内容体系设计

  高教授介绍的有机化学课程内容体系设计,对我们有非常大的启发--一开始就要对整个有机化学教学内容体系进行精心的布局,这就好比打仗要事先布好阵一样。

  按这个新型的课程内容体系,有机化学总体框架可以分为“三篇、十五章”,先从基础内容出发,再到主干内容,最后到前沿内容,将整个有机化学串联起来,显得非常系统而有条不紊。这既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将前面基础知识贯穿于后续教学中,提高效率,同时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这一新颖的课程内容体系设计,打破了传统的课程内容体系设计,摒弃了原有的不足,又继承了原有的优点,非常值得我校借鉴和学习。

  3.有机化学理论课应注重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

  (1) 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比如,讲到醇的氧化反应时,可联系酒精测试仪的原理;讲到醛的内容,可以从大家比较熟悉的甲醛开始引入醛的概念;讲到羧酸时,可以蚁酸、醋酸等为例子。

  (2) 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联系。比如,讲到烷烃的氧化反应时,可以天然气作为重要燃料的例子;讲到烷烃的卤代时,可以说说卤代烷烃在工业以及实验室里的重要用途等。

  这样,学生会比较感兴趣,教师也会谈得比较轻松。

  (3) 教学与科研联系起来。我们要把有机化学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性地引入一些较前沿的科研理念和方法,增加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时代感。这样既能促进教师教学,又能增添学生的科研意识。比如,可将“绿色化学”理念引入教学中,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可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在相关教学内容中稍作简介,使学生产生新鲜感。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 中国农业大学6门课程入选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
· 南航《工程训练》课程荣获“国家精品课程”
· 温大《鞋靴结构设计》课程获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 湘潭大学新增2门国家精品课程
· 武汉大学8门课程被评为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
· 首都师范大学新获得三门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 清华大学7门本科课程入选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
· 华南理工5门课程获评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课程获“国家精品课程”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