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10年第12期 > 教学研究
推动环境工程专业认证,促进专业教育国际化,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0-12-01    清华大学教授 郝吉明 院士

字体大小:

  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工作已试点两年。这个工作与很多院校都有密切的关系,专业认证遵循自愿原则,如果能够顺利地和华盛顿协议接轨,我们的专业认证有可能实现国际化。推动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同时还能促进专业教育的规范化,以提高工程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环境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

  我国环境工程面临着挑战,这个挑战是在发展中带来的。我国正逐步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数量是力量的象征,但光有数量没有质量的话,还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部组织实施的“质量工程”,就是为了把我国的高等教育办得更强,我们要为实现这个目标进行不懈的努力。目前,工科学生占高等教育规模的比例将近三分之一,我国培养的工科人才的总量排在世界的前列,但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在世界上排名并不靠前。所以,工程教育近期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从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过渡。

  在这个挑战中,瓶颈是什么?瓶颈主要是在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挑战。例如,存在忽视工程科学技术的倾向,工程专业的学生缺乏工程实践的训练,工程专业的老师也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和指导;缺乏对工程设计在工程和工程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缺乏现代的工程设计思想、方法的培养和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缺乏对现代工程所必须具备的有关与社会交往方面的能力。这里特别提到了交往。所谓交往,就是沟通、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这应该是一个基本能力。另外,缺乏参与管理现代工程的领导、决策、协调、控制的初步能力和管理素质。这一条是从更高的角度来讲的。骨干人才应该具备现代工程的领导、决策、协调和控制的能力,这里不仅是对单个工程的控制,还包括对整个工程的宏观控制。

  另外,在人才培养层次、结构和类型等方面也面临挑战。目前,统一的人才培养体制与多层次的人才需求之间不协调;与产业结合不密切。高等工科教育离不开与产业的结合,离不开与企业的合作;而一个现代化的企业也离不开高等工程教育,这两方面的互相促进作用被忽略了。我国工程教育的模式,既不像美国工业界对进入工业企业的毕业生进行必须的工程岗位培训的系统,又不像德国的工科大学毕业生具有参与工程项目的实践经验,我们的人才培养规格比较单一。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的多次会议上,我们都强调办学的多样性,强调办学的特色。人才培养规格比较单一是一个制约因素。

  在工程创新教育方面面临的挑战包括:一是工程创新意识培养不够;二是没能把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继续教育方面,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挑战的核心就是如何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从目前看,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有机酸对污泥发酵产氢的影响研究
· ABR反应器水力流态特性实验研究
· 沉积物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研究进展
· 香港学者李宗津获任“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 教育国际化示范 不在一两所大学而在一座城
· 八国学者昆明研讨高等教育国际化
· 教育“国际化”之路仍是关注焦点
· 海外名校录取率不该成学校兴奋点
· 中国与南亚八国举行首届教育论坛
· 全球高校联盟第八届年会落幕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