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05年第11期 > 研究报告
环境科学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及学生培养目标研究
2005-11-07    

字体大小:

环境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吉林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它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为一体,是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组成的新兴学科、边际学科。针对日益恶化的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导致了对环境科学人才的巨大需求,产生了比较广阔的就业前景。据预测,未来我国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存在四方面的需求增量:一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需对一些旧的环保项目实施末端治理为主的措施;二是对一些新建、待建项目,须实行从规划、项目论证、可行性研究到项目实施与验收等全过程进行环境污染预防、治理和管理;三是加入 WTO 必将刺激 ISO14000 认证等环境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四是随着国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度的加大,环境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必须加大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吸纳,提高环境管理、污染控制与治理力度。除此之外,我国持续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必然拉动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我国的环境科学本科专业教育自20世纪70年代末建立以来,经过近20余年的努力,向社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就目前而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本科专业设置院校数、专业招生规模、社会适应性上存在较大差距,且考生报考意愿不强,就业渠道不畅。这与环境科学学科专业结构设置及学生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密切相关。

    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集中反映了一定时期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文化发展、社会分工对高级专门人才种类、层次、规格的要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转变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环境科学专门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对环境科学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及学生培养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以满足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和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从封闭教育转向开放教育的过程中,对于环境科学专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将教育的重点由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通过优化专业结构,改变专业设置,使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环境科学专业结构发展的历史沿革

    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与其他传统学科的发展过程一样,环境科学学科也是逐步发展起来的。1965年,全球第一个本科层次的环境教育课程体系出现在美国的Middlebury学院。当时的整个课程体系中,只开设了数门环境科学方面的课程。20世纪70年代是环境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在1970年联合国第一个“国际地球日”确定之后。1970—1974年,美国各高校分别开设了30多门环境类课程。“世界环发大会”之后的1992—1994年,又有30多门新的环境类课程在美国的高校中开设。截至到1996年,美国有472所高校开设了与环境领域相关的4年制本科专业,占美国全部3215所高校的14.68%。共有49个专业授予学士学位。其中,29个专业属于理工科,包括农医类,占环境类专业总数的59%。另有20个环境科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专业,它们涉及人类学以及社会科学,包括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环境师资教育、环境分析、环境技术和社会、环境政策、环境与商业经济和环境宣传交流等等。在加拿大,41%的大学开设了环境类专业的课程,专业设置以理科和环境工程为主,同时许多高校建立了环境院(系),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地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等院(系)。90年代,日本437所大学中有70所设置了环境类专业,占大学总数的14.3%,其中有46所设置了环境、资源类本科专业。

    我国的高等环境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萌芽和起步阶段(1973—1983)、发展阶段(1983—1992)和深化扩展阶段(1992—至今)。在20世纪70年代,在国家与地方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我国逐步在若干所文、理、工、农、医等类高等院校中建立了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如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规划与管理、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等。多年来,这些专业培养了大批环境专业类人才,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环境科学学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些专业受其各自传统“母”学科的制约较重,普遍存在着基础不广,培养口径过窄、太专的问题。随后,在1987年和1998年,在原国家教委的领导下,对全国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两次调整,对环境科学类本科专业实行以综合性整体化为主,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在1987年的调整中,多个三级学科性质的专业,如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等基本上都综合归并成为一个“环境学”专业,并改名为“环境科学”专业。在1998年的目录调整中,这个专业又合并了原“环境地学”和“环境规划与管理学”等专业,并改名为“环境科学”专业,与“生态学”专业及“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专业同属理科类仅有的三个本科专业。因此,我国重点高校现有的环境科学学科都是在传统学科中衍生、发展、壮大起来的。例如,北京大学的环境科学主要起源于地理学、化学、大气物理学等学科,南京大学的环境科学主要来自化学、地学和生物学,北京师范大学的环境科学主要来自于地理学,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的环境科学主要起步于化学,厦门大学的环境科学主要侧重于海洋环境科学等。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200多所高校开设了各类不同层次(含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的环境专业点,而且专业设置呈现出以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类为主体的特征,向社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