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06年第11期 > 研究报告
附件2:专业教学条件合格标准(讨论稿)
2006-11-03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字体大小:

 
   (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学校类型

研究型大学

技术型大学

师资队伍

生师比

13

18

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60%,其中博士30%

40%50%

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50%

30%

教授上课情况

100%

100%

教学科研用仪器设备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元/生)

1

0.5

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台)

15

10

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个)

10

7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

10

10

主要基础课实验生均仪器、设备数量(台套)

1

0.5

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额(万元)

3000

1000

图书资料

生均图书(册/生)

100

80

生均年进书量(册)

4

3

实习基地

校内金工电工实习基地及实训中心

内容符合要求,设计先进

内容符合要求,设施齐全

校外实习基地

相对稳定有利教学

相对稳定,有利教学

教学经费

学费收入用于四项教学经费比例(%

25%

20%23%

 


  本合格标准备注说明:


  ① 聘请校外教师经折算后计入教师总数,原则上聘请校外教师数不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


  ② 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的高校,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超过1000万元,该项指标即为合格。


  ③ 凡折合在校生数超过30000人的高校,当年进书量超过9万册,该项指标即为合格。


  ④ 凡生师比指标不高于表中数值,且其它指标不低于表中数值的学校为合格学校。


  ⑤ 办学条件指标测算办法:


   ⑴ 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硕士生数×1.5+博士生数×2+留学生数×3+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夜大(业余)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


   ⑵ 全日制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硕士生数+博士生数+留学生数+预科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进修生数


   ⑶ 生师比=折合在校生数/教师总数(教师总数=专任教师数+聘请校外教师数×0.5)


   ⑷ 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具有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数/专任教师数


   ⑸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行政办公用房面积)/全日制在校生数


   ⑹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折合在校生数


   ⑺ 生均图书=图书总数/折合在校生数


   ⑻ 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具有副高级以上职务的专任教师数/专任教师数


   ⑼ 生均占地面积=占地面积/全日制在校生数


   ⑽ 生均学生宿舍面积=学生宿舍面积/全日制在校生数


   ⑾ 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全日制在校生数) ×100


   ⑿ 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全日制在校生数) ×100


   ⒀ 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⒁ 生均年进书量=当年新增图书量/折合在校生数


  ※进修生数指进修及培训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学生数。


  ※ 电子类图书、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人员已在相关指标的定量中予以考虑,测算时均不包括在内。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