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制定“化学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以下简称“专业规范”),是本届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重要任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为此前后召开了10多次会议。对于这项工作,我们有以下的体会和认识。
第一,“专业规范”是对相关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最低要求,是下限。因此,“专业规范”制定之后,所有学校的相关专业都必须达到这个要求。但是,这个最低要求并不意味着就是低水平的要求,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可能还是很高的要求。因此,“专业规范”一方面上不封顶,为各校的相关专业办出特色、提高水平给予了充分的空间,各校完全可以在保证达到“专业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增加教学内容和提高要求;另一方面,“专业规范”并没有迎合各校相关专业目前的水平,对于一些起步较晚的学校来说,所定的要求可能还是比较高、甚至是很高的,必须经过很大的努力才能达到。
第二,我们所制定的“专业规范”没有规定具体的课程体系、课程名称和每门课程对应的教学内容,也不规定每门课程的具体学时和学分。“专业规范”中仅以“知识点”的形式规定了必须教授的专业知识,如何将这些“知识点”组合成课程体系的自主权,则完全留给了各校的相关专业。也就是说,教指委只指定了炒菜的原料,如何向这些原料中添加各种佐料加工成不同口味的菜肴,则完全由各校的教师自己去发挥。因此,我们制定的“专业规范”为各校开展教学改革、创建显示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保留了足够的空间。
第三,我们对“专业规范”文稿历经数十次的反复修改,力求使“专业规范”的行文和用词尽可能简洁、精炼、明确、清晰、规范,努力做到无一字多余,无一字无出处。在尽力压缩篇幅的情况下,我们仍在“专业规范”中对我国化学教学改革的进程,以及此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化学教学改革的思想,作了简要但是明确的阐述。
第四,在“专业规范”编写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扬民主,凝聚了全国化学专业教师的才智。通过采取大小会结合的方式,对“专业规范”编写内容进行研讨,小会大改,大会小改。参加编写工作会议的除教指委委员以外,也包括一些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其中有校长、院士,也有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普通教师,但在“专业规范”的编写工作中人人平等,都能充分发表意见,大家经常在会上争执得面红耳赤,乃至拍桌子、瞪眼睛,但是经过充分讨论后都能达成一致的意见。在制定“专业规范”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各种教学会议、教师培训班以及召开分片会议、给各校发征求意见函等方式,充分征求了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意见。因此,这份“专业规范”的编写凝聚了全国高校广大化学教师的心血。
我们衷心地希望“专业规范”能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不断地完善,为我国的化学教育事业发挥应有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