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07年第5期 > 研究报告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规范(工程技术型)<讨论稿>
2007-05-08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字体大小: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19 世纪上半叶,安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 19 世纪下半叶,电磁理论集大成者麦克斯韦尔的理论为电气工程奠定了基础。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西方国家的大学陆续设置了电气工程专业。

  我国电气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开始的时间并不晚。 1908 年,南洋大学堂 ( 交通大学前身 ) 设置了电机专科,这是我国大学最早的电气工程专业,至今已有一个世纪。

  1917 年,交通大学的电机专科设置了电讯门,这是我国最早的无线电专业,后来逐步发展成如今的电子信息及计算机专业群。

  1932 年,清华大学设置了电机系。

  1949 年后,我国出现了一大批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也出现了一批机电学院。这些学校基本上都有电机工程系。自 1977 年起,大部分高校的“电机工程系”陆续改名为“电气工程系”,之后又有部分学校将其改为“电气工程学院”。

  1998 年前,我国大学的电类专业分为电工类与电子信息类。按照 1993 年的专业目录,电工类专业共有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气技术、工业自动化 5 个专业,而电子信息类共有专业 14 个。

  1998 年,国家将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合并和压缩。大学本科专业总数从 1993 年的 504 个调整至 249 个,电工类和电子与信息类也合并成电气信息类。 1998 年颁布的专业目录中,原电工类的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气技术等专业合并为目前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原电工类的工业自动化专业和电子信息类的自动控制等专业合并为自动化专业。在同时颁布的工科引导性专业目录中,又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自动化专业中的部分(主要是原工业自动化专业)合并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自 1998 年新的专业目录公布以来,全国设置电气工程专业的大学数从 1999 年的 123 所增加到 2002 年底的 197 所,现已超过 200 所。

  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大学,保留了“电气工程系”的名称,有的和计算机专业一起称为“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其中,电气工程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电子、信息等,传统的“电力工程”内容已不多见,已经很少有我国目前的“电气工程”专业。其背景是发达国家的发电装机容量已基本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用电需求年增长率不超过 2 %,电力发展趋于饱和,所需传统电气工程人才数量大为减少。

  我国和发达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国情差别很大。我国的电力工业还处于迅猛发展期,年用电增长率超过 10% ,在现有装机容量 3.6 亿千瓦 (2003 年底 ) 的基础上, 2020 年预计装机容量约 9.5 亿千瓦,仍需要大量的电气工程人才。与之相适应,各著名工科大学都把电气工程专业作为支柱性专业,一般大学的工科专业中也几乎都少不了电气工程专业。

  1.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科内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是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储存和利用的专业。近几十年来,有关电能的转换、控制在该专业所占的地位日益重要,专业名称中的“及其自动化”就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这种发展和变化。

  电气工程是从人们对电磁现象的研究开始,电磁理论是电气工程的理论基础,而电磁理论是从物理学中的电学和磁学逐步发展而形成。

  人类社会发展到任何时候也离不开能源,能源是人类永恒的研究对象,而电能是利用最为方便的能源形式。因此,以电能为研究对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有着十分强大的生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工程性很强的专业,正是因为电气工程的发展,才能有庞大的电力工业,人类才不可逆转地进入伟大的电气化时代。

  迄今为止,通信和计算机都主要以电作为信息的载体。因此,这些专业也都属于电类专业,电气工程实际上是其母体。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研究对象是电能,而电信息的检测、处理、控制等技术在电能从产生到利用的各个环节中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关电信息的研究也成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名称中也就有了的“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性也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能力。电气工程和生命科学的交叉已经产生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对生命中电磁现象的研究产生了一门生物电磁学。电气工程和材料科学的交叉形成了超导电工技术和纳米电工技术。电气工程和电子科学以及控制科学的交叉产生了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不但给电气工程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活力,同时电力电子技术也成为电气工程的重要分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范围主要包括电工基础理论、电气装备制造和应用、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三个部分。电工理论是电气工程的基础,主要包括电路理论和电磁场理论。这些理论是物理学中电学和磁学的发展和延伸。而电子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等可以看成是由电工理论的不断发展而诞生,电工理论是它们的重要基础。电气装备制造主要包括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机设备的制造,也包括开关、用电设备等电器与电气设备的制造,还包括电力电子设备的制造、各种电气控制装置、电子控制装置的制造以及电工材料、电气绝缘等内容。电气装备的应用则是指上述设备和装置的应用。电力系统主要指电力网的运行和控制、电气自动化等内容。当然,制造和运行不可能截然分开,电气设备在制造时必须考虑其运行,如电力系统由各种电气设备组成,其良好的运行必然要依靠良好的设备。

  1.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方法论介绍

  本专业学科的科学方法与其他工程技术学科类同,理论分析是其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在诸多的工科专业中,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使用的数学工具较多,理论分析在其中的地位也更为重要。

  作为工科专业,实验研究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没有基本的实验条件,学生就难以掌握本专业的知识。

  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模拟也已是本专业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在使用上述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仿真模拟中,等效与类比都是本专业重要的科学方法。

  1.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相关学科及影响本专业教育的因素

  电气工程专业是一个基础性强、派生能力活的专业。如今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乃至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都是从电气工程专业派生或再派生而形成。这些专业统称为电子与信息类专业,而它们和电气工程专业又被统称为电类专业。电气工程专业是电子与信息类专业的母体,而这些专业的产生和发展又大大推动了电气工程专业的发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电子与信息类专业同属电类专业,因此具有共同的专业基础。传统的电气工程专业被认为是强电专业,而现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已经成为强弱电相结合的专业。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专业学生应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

  电工基础以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些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需要较多和较深的数学工具。电磁理论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而电磁理论源于物理中的电学和磁学。因此,本专业需要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专业 ( 工程技术型 ) 培养目标和规格

  2.1 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技术开发、经济管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基础和相应的专业知识。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⑴ 掌握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科学基础,具有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⑵ 较好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⑶ 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好的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能力。

  ⑷ 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⑸ 具有本专业领域内至少 1 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⑹ 具有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技术开发和工程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

  2.2 培养规格

  学制:一般为 4 年,逐步过渡到学分制。

  学位:工学学士。

  2.2.1 素质结构要求

素质结构 要 求 备注
思想道德素质 政治素质 主要解决立场、观点、信仰问题。应掌握社会发展及其规律的基础知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
思想素质 解决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问题。应初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善于从相互联系、发展和对立统一中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道德品质 主要解决品德行为问题。应具有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具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法制意识 做合法的社会公民。应具有很强的法制意识和观念。
诚信意识 诚信做人,做事,做学问。
团队意识 具有协调配合的团队精神和能力。
文化素质 文化素养 具有中华文化传统的道德品质,自觉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外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文学艺术修养 具有对音乐、美术、艺术的一定鉴赏力和高雅的品位。
现代意识 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理性意识 具有适应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能理性地处理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专业素质 科学素质 科学思维方法 有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形象思维的能力;有一定的批判意识和尊重客观的务实思维方法。
科学研究方法 能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及其相关技术理论的科学研究方法。
创新意识 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科学素养 具有求实、求真精神;有一定的批判意识,有了解自然科学的重要发现和主要进展的观念。
工程素质 工程意识 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实践意识和质量意识。
综合分析素养 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定能力,能分析和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
价值效益意识 在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中具有市场意识和价值效益意识
革新精神 在实践中敢于使用新技术。
身心素质 身体素质 健康的身体,良好的体魄
心理素质 具有健康的情绪,正确的自我认识,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良好的气质与性格,坚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

  2.2.2 能力结构要求

能力结构 要 求 备注
获取知识的能力 自学能力 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表达能力 具有良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
社交能力 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协调事务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待人谦和。
文献检索能力 具有基本的资料搜集、文献检索能力。
应用知识的能力 应用知识能力 具有较好的基础理论,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
实验能力 能掌握使用常用的实验仪器,具有实验方案设计和选择的一定能力。
工程实践能力 能分析工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具备处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定能力。在综合类实习、实验中具有独立设计、分析和调试系统的能力。
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 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创新实验能力 在实践环节中,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并具备自主设计实验的一定能力。
科研开发研究能力 具有一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接受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

  2.2.3 知识结构要求

知识结构 要 求 备注
工具性知识 外语 具有初步的本专业外文书籍和文献资料的阅读与翻译能力。能写专业文章的外文摘要。能使用外文进行一般性交流。
计算机 能掌握本专业需要的各种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
信息技术应用和文献检索 掌握各种利用互联网的相关技术知识;掌握文献检索的相关知识。
方法论 具有对电气设备与系统进行实验和模拟仿真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的计算方法,演绎推理方法、归纳法等数学处理方法。
科技写作 能基本了解与掌握科技写作的特点、要素与方法
人文社会科学 文学 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名著。
历史 了解中华民族文明史,世界史和世界科技发展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哲学 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思想道德 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政治学 系统地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艺术 了解基本的音乐、美术或其他艺术知识。
法学 具有系统的法律基本知识。能做到自觉遵纪守法,不违法,同时也能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
社会学 具有初步的社会学知识。
心理学 具有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大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能够基本进行自我心理调整。
自然科学知识 数学 具有较系统的数学知识。基本概念清楚。具有一定的运用能力。
物理学 具有较完整的大学物理知识,物理概念清楚,理论扎实,有较强的实验技能。
化学与天、地、生科学 具有大学化学的初步知识或具有生命科学或天文地理科学的初步知识;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知识。
经济与管理知识 经济学 基本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规律。
管理学 具有一定的管理学基础知识。
工程技术知识 工程通识知识 具有机械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能绘制简单的工程图,能读懂一般的工程图纸。
专业类基础知识 具有电路理论、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等知识。掌握常用电子电路的原理,能分析使用电子电路,具有设计、调试电子电路的一定能力。具有计算机软硬件与程序设计和控制理论知识。具有对电气系统物理量及其有关信息检测分析处理的相关知识。
专业基础知识 掌握电机学理论、电力电子技术和电力系统基础相关知识;掌握力学和机械学科中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
专业方向知识 掌握至少一个专业方向的基本知识与相关理论(专页方向可设置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等) 专业方向各学校可自主设置
工程实践 掌握工程中常用物理量的测试方法和电气系统设计与调试中的有关技术。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专业(工程技术型)的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

  3.1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总体框架

  3.1.1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设计的理论依据

  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设计的总原则与依据是:

  (1)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2)贯彻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

  (3)根据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的原则。

  (4)根据理论联系实际,产、学、研相结合原则。

  (5)根据基础厚、技术新、专业宽,增强发展潜力和适应性原则。

  (6)符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专业的自身内涵。

  (7)符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颁布)》的相关要求。

  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应保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1.2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的总体框架

教育内容及知识结构的总体框架(工程技术型)

知识领域 要求 备注
通识教育 人文社会科学 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文化。
自然科学与工程 重点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所涉及到的先修基础理论。掌握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
经济与管理 掌握经济与管理学科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经济管理意识。
外语 掌握基本语法、基本词汇;能完成学术论文摘要的写作。
计算机信息技术 较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掌握一种先进的计算机工具软件。
体育 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掌握适合自己身体的锻炼方法;达到国家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
实践训练 具有基本实践知识与技能;通过国家要求的军事训练;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能力。
专业类基础 掌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与网络、控制原理、信号分析与处理等专业类的基础理论与技术。
专业基础 掌握电机理论、电力电子技术和电力系统基础专业知识与相关理论。
专业教育 专业方向教育 掌握以下专业方向之一的相关知识内容与理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电器及其控制;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其他。
专业实践训练 掌握本专业的实验和实践技能;掌握简单电气系统实验的设计与调试方法。
综合教育 思想教育 达到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品德素质培养要求;掌握政治思想领域的基本理论。
学术与科技活动 广泛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尤其是跨学科跨专业的学术活动;掌握技术开的发方法与技能。
文艺、体育和其他自选活动 根据自身特长和爱好,选择参加学校(含学生社团)提供的文艺体育和其他活动。

  3.2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一览(工程技术型)

知识领域 核心知识单元 选修知识单元 备注
通识教育 人文社会科学 l 政治思想理论 l 思想道德修养 l 法律基础 l 军事理论 l 科技写作 l 中国传统文化 l 文学艺术 l 其他人文社科知识
自然科学与工程 l 高等数学(微积分、级数、微分方程) l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概率与数理统计) l 大学物理 l 工程制图 l 数学建模 l 计算方法 l 大学化学 l 生物与生命科学知识 l 天文与地理科学知识 l 其他
经济管理 l 管理科学基础 l 工程经济学 l 管理信息系统 l 其它
外语 l 大学英语 l 专业英语
计算机基础 l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l 多媒体技术应用 l 其他
体育 l 大学体育 l 体育专项
实践训练 l 军事训练 l 金工实习 l 社会调查与实践
专业教育 专业类基础知识 l 电路理论 l 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l 信号分析与处理 l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应用) l 自动控制原理 l 数据库 l 网络原理 l 现代测试技术 l 现代控制理论 l 计算机控制技术 l 其他
(续)专业教育 专业基础知识 l 电机学 l 电力电子技术 l 电力系统基础 l 机械设计基础 l 其他
专业方向知识 以下专业方向之一: l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l 电机、电器及其控制 l 高电压与绝缘材料技术 l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l 其他 l 专业方向前沿技术 l 各学校可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和专业方向设置相关的选修知识单元
专业实践训练 l 综合实验 l 课程设计 l 专业实习 l 毕业论文 l 科技创新活动 l 专题实验

  注:核心知识单元提供的是知识体系的最小集合,是该专业在本科教学中必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的选择是最基本的共性的教学规范。

  选修知识单元是指不在核心知识单元内的那些知识单元,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进行制订。

  3.3 课程参考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由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核心课程覆盖知识体系中的全部核心单元及部分选修知识单元。课程教学包括理论课程教学和实验课程教学。

课程参考体系(工程技术型)

知识 门类 知识 领域 核心课程 选修课程 备注
通识教育 人文社会科学 l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l 马克思主义哲学 l 毛泽东思想概论 l 邓小平理论概论 l 法律基础 l 思想道德修养 l 军事理论 l 中国传统文化 l 西方文明史 l 国防教育 l 科技写作 l 文学名著欣赏 l 音乐欣赏 l 其他 在教学组织上可采用多种形式
自然科学与工程 l 高等数学 l 大学物理 l 大学物理实验 l 线性代数 l 复变函数 l 概率与数理统计 l 工程制图 l 积分变换 l 数学建模 l 大学化学 l 环境保护 l 其他
经济管理 l 现代企业管理 l 工程经济学 l 证券与投资 l 其他
外语 l 大学英语 l 专业英语
计算机信息技术 l 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l 多媒体技术应用 l 其他
体育 l 大学体育 l 体育专项
专业教育 专业类基础 l 电路理论 l 模拟电子技术 l 数字电子技术 l 微机原理与应用 l 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 l 信号分析与处理 l 自动控制原理 l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l 数据库及应用 l 现代测试技术 l 计算机控制技术 l DSP技术与应用 l 其他 选修课可按单门或模块设置,供学生选择
专业基础 l 电气工程导论 l 电机学 l 电力电子技术 l 电力系统基础 l 工程力学 l 机械设计基础 l 电磁兼容 l 其他
专业方向 l 电力系统分析 l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l 电机设计 l 电机控制 l 电器学 l 高电压工程 l 电气绝缘 l 电力拖动 l 其他 l 电站自动化技术 l 电力市场 l 现场总线工业控制技术 l 电器CAD基础 l 控制电机与特种电机 l 楼宇自动化 l 电力电子器件 l 开关电源技术 l 其他 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可以按知识点要求自行设置
实践教育 军事训练
金工实习
课程设计
综合实验
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科技创新与学术活动

  注: (1)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确定的选修知识单元,提出相应选修课程(也可以将一部分放入核心课程中)。反映学科前沿和学校特色的知识单元都可设置相应选修课程。(2)考虑到不同的教学形式,如面授、自学、网上教学等,各教学环节,即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各校应根据自身特点,确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时数和实验时间。

  3.4  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

  重视并加强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两部分,涉及实验课程、毕业设计、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科技训练等多种形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等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工程技术型)

实践教学 环节 内 容 学时 备注
课程实验教学 l 基础课实验 满足教学要求 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置独立实验课
l 专业类基础课实验 不少于课程总学时数的10%
l 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课实验 不少于课程总学时数的10%
专业实践教学 综合实践 l 课程设计 l 综合实验 l 计算机综合仿真训练 l 专题性自主实验 l 其他 综合实践不少于左边所列出的3种类型
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不少于12周
社会实践 专业实习 不少于4周
金工实习 不少于2周
社会调查 至少1次

  注:以上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必备的实践环节,所列时数和周数要求是基本的要求,各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增加。

  4.教学条件(工程技术型)

内容 工程技术型 备注
师资力量 l 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术带头人; l 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较高,有相对稳定的科研方向,有一定的教学科研成果; l 学缘结构广泛; l 整体水平较高,高级职称教师人数不少于总人数的40%; l 形成了相对稳定、老中青比例在3:4:3左右的队伍结构。
教材 l 专业教育必修课程的教材均应是近年来正式出版的国内外优秀教材;鼓励教师突破一门课一本教材的传统模式,同一门课程可推荐多种教材。
图书资料 l 公共图书馆和相关资料实中有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与专业有关的图书、刊物、资料、数字化资源; l 具有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图书流通、书刊阅览、电子阅览、参考咨询、视听资料、文献复制等服务体系。
实验室 l 基础课程实验室在生均面积、生均教学设备经费至少要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合格要求; l 专业实验室应能满足本规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表中所列要求; l 实验开出率应达到90%以上; l 每个实验既要有足够的台套数,又要有较高的利用率; l 学生实验小组人数不宜过多。
实习基地 l 应有一定数量且相对稳定的专用实习基地(可在校外工厂、公司、研究所中建立); l 生产实习要有具体的实习大纲,明确的实习内容。
教学经费 专业建设的投入不能低于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合格标准;对于新建专业,用于实验仪器没有的添置经费,初期一次性投入一般不低于200万。

  5 .专业规范(工程技术型)的主要参数指标

  5.1 本科学制:一般为 4 年,逐步过渡到学分制。

  学位 : 工学学士

  5.2 在校总周数: 202 周(其中教育教学 170 周,寒暑假 32 周)。

  5.3 学生的毕业学分建议控制在 220 左右。其中:

  通识教育学分包括: ① 人文社会科学; ② 经济管理; ③ 自然科学; ④ 体育; ⑤ 外语; ⑥ 计算机信息技术。学分比例为 40% 左右。

  专业教育学分包括: ① 学科基础; ② 专业基础; ③ 专业;学分比例为 40% 左右。

  实践教育学分占总学分的 20% 左右。应包括学军、金工实习、专业实习、课程实验、综合实验、毕业论文、科技创新等。

  课程实验、实验课程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计入相应的通识教育或专业教育部分。

  除实践教育部分外,学生获得毕业所需修读的学时数为 2800 左右。

  5.4 学时与学分的计算方法建议为:课程教学按 16 学时折算 1 学分,集中实践教学按每周折算 1 学分的方法计算。

  几点说明:

  1. 教学计划要严格控制总学时数,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自学时间、进入开放实验室的时间以及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时间。

  2. 应制定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培养计划,要体现全面的人才培养观,除了课堂教学外,还要注意利用课外、课余时间的培养体系建设。

  3. 积极推进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开设数量足够、内容丰富的课程供学生选学;设置更多的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设计、综合训练、创新实践的实验项目,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