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07年第1期 > 信息动态
第二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成功举办
2007-01-05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字体大小:

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学科有关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南京大学承办的第二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于2006年11月18—20日在南京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400多所高校的近800位计算机专家和教师齐聚一堂,共享盛会。

 

本届论坛主题是“信息化进程中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论坛组委会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李未院士,南京大学潘毅副校长,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增顺总编辑在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们充分阐述了课程报告论坛在新世纪高校教学改革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并希望通过论坛的举办,进一步加快和深化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为国家信息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张增顺总编辑还进一步阐述了高教社未来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指出高教社未来的发展目标是要从国内的、以出版优质纸制教材为主的出版单位,转变为国际的、基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研发、集成和服务的基地,创建报告论坛就是高教社实施集成服务的一个重要举措,并表示高教社将坚定不移地与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有关教学研究和学术组织共同办好每届论坛,支持高校的教学改革,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教学需求。

 

在西安成功举办的首届报告论坛,定位为大学的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在全国高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新一轮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本届论坛则侧重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同时将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与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研讨交流纳入到同一个平台上,有利于发挥学科整体优势,使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相互交流促进。本届论坛突出两个重点,一是信息化进程中计算机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核心课程建设;二是计算机实验教学、实验环境建设与工程实践的探索。两天的会议,安排了大会报告,分会场报告,专题讨论和张贴论文交流等,提供了会场内外充分交流研讨的机会。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正逐渐成为高校计算机教学最具影响力的盛会。

 

本届论坛的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前所未有的热情。本届论坛专家、教师热情非常高,到会专家、教师超过第一届,有300余所高校计算机院系的领导参会。因会场限制,仍有不少老师希望参加而未能到会。近800个座位的主会场座无虚席,有些分会场的老师只能站着聆听精彩的报告,体现了广大教师对教学改革的关注和需求。本届论坛收到教学论文投稿300多篇,经过程序委员会评审,最终录取160余篇进行分会场报告和会议期间的张贴交流,会后将组织论文出版。

 

二、高屋建瓴的报告。本届论坛报告层次高。李未院士作了题为“当前形势对计算机本科教育的要求”的大会报告,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结合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方针,指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建设新型的创新性国家的过程中,计算机学科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承担着更重要的使命,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必须与国家的发展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周巢尘院士结合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了题为“计算机科学中的交叉学科——混成系统的设计”的大会报告,让一线教师领略到学科发展与应用的前沿。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国防科技大学王志英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冯博琴教授的报告从多个角度介绍了计算机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有的教师用“难得一遇”评价多位专家的大会报告,也有的教师用“痛快淋漓”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三、国际化的交流平台。论坛邀请的美国ACM计算机协会教育委员会前主席、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前副系主任Russell Shackelford教授,是美国ACM和IEEE-CS等联合制定计算学科系列教学计划报告CC2001—2005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他结合“CC2001—2005”以及美国目前计算学科的现状,作了题为“为什么目前计算科学教育困扰学生、教师以及院系领导者?”的大会报告,报告开阔了大家的视野,使大家对“CC2001—2005”有了更多的认识,美国计算机教育面临的问题和他们的做法,也为国内教师提供了借鉴之处。论坛还邀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张晓东教授,结合体系结构课程的教学作了题为“通过体系结构与系统课程的教学,推动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学习和思考”的大会报告,介绍了课程教学过程中一些新的思想和做法,使与会教师们很受启发。本届论坛通过同声传译手段提高了国际化交流的效率和深度,现场活跃的提问也把会场气氛推到了高潮,论坛从内容安排到会务细节上,都为构建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国际化交流平台做了有益的尝试。

 

四、丰富多彩的内容。本届论坛的内容设计更加丰富、组织安排也更加有序。本届论坛除安排8位专家做大会报告外,还安排了6个分会场48位专家教师做专题报告、100多篇论文张贴交流、5个专题讨论(Panels)分会场等。发动和邀请的会议报告人、报告主持人、Panels主持人等近80人,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参与。譬如第三分会场以主题为“计算机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的分专题报告,吸引了近200位老师参加。南京大学陈道蓄教授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优势与课程建设的关系”等8个专题报告,是由组委会邀请和从众多相关专题的投稿论文中评选推荐出来的,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这些专题报告从多层次——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多角度——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网络工程专业、数字媒体专业,乃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等,介绍了有关高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措施与实践,为其他高校提供了非常生动具体、可借鉴的经验。一位来自赤峰学院的老师表示,高等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在计算机专业和相关的新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着很多困惑和问题,这些问题靠一个学校去想、去解决是有局限性的,通过这些专题报告发现,很多问题是相通的,可以获得很多好的想法和思路,虽然一些做法不一定适合于本校,但受到的启发很大。第六分会场的报告题目也十分吸引人,如“基于自主学习模型的网上作业系统”、“基于Blog的Blending Learning环境的构建”、“中美非计算机专业第一门计算机课程的比较研究”等,在分会场也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和讨论。

 

五、创新的组织形式。本届论坛新设立的5个专题讨论(Panels)分会场,为专家和教师创造了更易于互动的形式。为了使每个Panels讨论的问题更有针对性、更有启发性、更加深入、对广大一线教师更有益,会前论坛秘书处通过与专家、教师的交流和意见征询,遴选了目前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为5个Panels准备了30个讨论题目(5个主题和25个子问题)。如:“什么是大学的计算机公共基础?”“专业规范、CC2001-2005与新建专业——什么是计算机学科专业的发展模式?”“如何加强实践教学、实验环境建设和工程实践?”等等。每个Panels的多位主持人通过这些问题,启发、引导与会教师展开讨论。在第四分会场专题讨论中,针对“怎样上好计算机导论课?”“如何建设专业平台课?”“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问题进行讨论,常常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与会教师争论热烈,台上台下频频交锋,不时撞出新的火花,而时间悄然已逝,教师们却浑然不觉,既定的两个半小时显然远远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讨论虽然结束了,但问题的争论一直延续到了闭幕式上。这种形式令参会者耳目一新,而且对话专家权威性高,像Shackelford教授、张晓东教授、李廉教授、冯博琴教授以及许多计算机学科有关的教指委主任和委员等都参加了不同的Panels主持,使与会教师收获很大。

 

本届论坛得到了许多专家教师的高度赞扬。李未院士在采访中指出,报告论坛有利于把广大教师聚拢起来,按照国家的发展目标,抓住教育优先发展的有利机遇,促进各个学校的计算机学科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

 

张晓东教授说:“一个出版社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巨资为广大教师办这么好的一个论坛,实在难能可贵,同时也体现了高教社的长远眼光。”

 

Russell Shackelford教授在谈到自己对此次论坛的看法时说:“这个会议组织的非常好,虽然是第二届,但给人的感觉好象是历史悠久的会议,规模盛大,组织井然有序,在美国也很少见到规模这样大、组织这样好的会议!”

 

第二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已经落下帷幕,但论坛的话题并没有结束。从报道桌前的拥挤、报告会场的神情贯注、论坛展板前的合影、论文交流板前的驻足、会场争论的执着,到分别前的依依话别……我们看到了教师们满意的笑容,也感觉到了他们意尤未尽之意。论坛期间,很多教师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希望在会后继续交流的愿望。为了使论坛的讨论更加深入,使广大教师能够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随时交流,正在建设中的“中国高校计算机课程网站”将专门开辟网上论坛,为高校计算机教师开辟不同栏目、不同形式、不同专业方向和课程的交流、讨论空间,提供随时随地的工作和学习平台。

 

  从首届论坛探讨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到第二届论坛将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纳入到同一平台上讨论交流,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正走进高校的计算机院系和相关教学中心,两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在高校的广大计算机教师的心目中已逐渐形成品牌,正在成为广大教师展望学科发展、推动和引领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交流课程教学经验的平台,成为广大教师们联谊的纽带。我们相信计算机论坛将会越办越好。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