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07年第4期 > 研究报告
石油天然气学科专业发展历史与现状
2007-04-20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字体大小:

石油天然气学科专业发展战略及规范研究课题组

  石油天然气学科专业教育是石油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它伴随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而发展,并为促进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建国初期,石油专门人才奇缺,石油天然气学科专业教育因此应运而生,并在此后几十年的行业办学体制下,形成了鲜明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石油天然气学科专业教育又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一、建国初期的石油天然气学科专业教育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正百废待兴。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能源支柱,石油工业仍十分落后,原油年产量不足30万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阻碍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加快恢复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保证经济建设的能源供给,是摆在建国初期中央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然而,发展石油工业必须依靠技术,依靠人才。这对于一个历经几十年战火洗礼而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来说,显然基础十分薄弱。所以,尽快创办和发展中国的石油高等教育,为石油工业培养输送急需人才是新中国发展石油工业的必然要求。

  (一)建国初期石油工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情况

  1949年9月25日,玉门油矿获得解放,同年10月19日,中央燃料工业部成立,从此揭开了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新篇章。发展新中国的石油工业,面临的首要困难就是石油人才的奇缺。当时,国内从事石油地质和采油工作的专门人才只不过区区几十人。基于当时的实际情况,为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大批急需的石油专门人才,有关部门采取了在多个院校分散培养、委托培养或速成培养的方式。

  1950年4月,全国第一次石油工业会议决定由中央燃料工业部拨款,由清华大学、北洋大学、西北大学、南京矿冶学院等有关院校开办速成地质班和培训班,定向培养一批地质、物探及采矿专业人才。1950年冬,经燃料工业部与清华大学化工系磋商,建立了清华大学燃料研究室,并在燃料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石油炼制组,此后在清华大学的其他系设立了石油钻采组和石油地质组。1951年秋,根据燃料工业部的要求,北洋大学将化工、地质系改为石油炼制系和石油地质系,并在机械系开设了石油机械组,采矿系基本上转向为燃料工业部服务。1952年9月,以清华大学地质系、采矿系、化工系的石油组为基础,汇合天津大学四个系的石油组以及北京大学化工系、燕京大学数学系的师生力量,建立了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当时所设专业包括:石油钻井、石油开采、石油储运、石油矿场机械、石油炼厂机械以及石油炼制等六个专业。各专业均是当年设置当年招生。

  按照燃料工业部陈郁部长“自己动手办学”的指示,从1950年至1952年,先后自办和委托办了一批石油技术学校和石油专科训练班。1950年11月,在大连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大连石油工业学校(后北迁改称抚顺石油学校,1980年更名为抚顺石油学院)。石油管理总局和西北石油管理局也通过开办培训班等形式加快石油人才的培养工作。在当时石油主管部门的积极联系及有关各方的配合下,国内许多大学开始涌现出一股不小的“石油热”。如北京大学部分教师开始对石油教育工作表现出浓厚兴趣,很多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石油天然气学科专业知识的行列。西北工学院的采矿系、化工系成立石油组,并开始招收新生进行培养。重庆大学先后成立石油地质组、石油炼制组和石油钻井组。大连工学院化工系、浙江大学机械系和化工系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也分别成立液体燃料组、石油机械组、石油炼制组等相关石油学科教育组。从此,我国的石油教育工作逐步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为日后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石油高等教育,筹建专门的石油高等教育院校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组建北京石油学院,迈出中国石油高等教育第一步

  早在1951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一次高等工业院校会议上,燃料工业部主管石油工业的代表就反映了当时石油战线存在的人才严重匮乏的问题,尤其缺乏通专业、懂技术的高层次石油专门人才,同时呼吁要重视石油工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建议学习苏联经验,尽快建立我国的石油高等教育体系,提出不仅要办石油中等技术教育学校,也要办正规的石油高等教育院校,并建议在条件成熟时及时筹办石油高等教育学院。这是当时最早提出筹办石油学院的建议。

  1952年,为纠正旧中国在学校设置、分布和科系分工上的不合理现象,国家政务院和高等教育部决定组织发动一次全国高校的院系调整工作。调整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和增设一些工业高等学校。这对于当时正积极策划筹办石油高等学校的燃料工业部及石油管理总局来说是一次难得机遇。于是以此为契机,加快了筹建石油院校的准备工作。1952年7月,石油管理总局正式向燃料工业部、教育部等国家有关部委递交报告,提出组建石油学院的申请并很快得到批准。同年10月,石油管理总局成立“北京石油学院筹备工作组”,并对学校名称、建校地点、建校进度、建校费用、筹备机构、干部师资来源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规划。1952年11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下达了《文教企字466号通知》,正式批准创办北京石油学院。

  经过一年的筹备,到1953年10月,我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北京石油学院正式组建诞生了。她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为基础,同时融入大连工学院化工燃料专业及西北工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和重庆大学等相关院校的部分专业。北京石油学院的诞生为我国石油高等教育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第一页,也标志着我国石油高等教育开始向前迈出了第一步。

  北京石油学院成立初始,共设有四个专业系:石油地质系、石油钻采系、石油炼制系和石油机械系;设置专业包括石油地质、石油钻井、石油开采、人造石油、石油炼制、石油矿场机械、石油炼厂机械、石油储运等8个专业。学院共有教师20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2人,讲师22人,其余为助教。他们主要来源于清华大学、大连工学院等有关高校的转入和高教部的统一分配,其中包括当时国内石油主干学科领域的一批著名专家学者。在校生规模为1142人,其中从清华大学转入二三年级及专修科学生476人(含研究生6人),由大连工学院转入四年级学生59人,当年统一招收新生607人(含研究生46人)。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