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09年第7期 > 工作简讯
第四届“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在南京成功举办
2009-07-10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字体大小:

  2009年5月8-10日,第四届"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在南京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30余所高校的620多位专家和教师代表出席了会议。

  本届论坛主题是"机械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来自内地机械工程教育领域的顶尖专家和台湾、香港地区从事机械工程教育的知名学者,围绕这一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对机械类课程人才培养、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等方面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研讨。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做了"谈专业教育中的宏思维能力培养"的报告。报告指出现在的专业教育中,大学生在一些宏观问题、重大问题、整体联系上缺乏训练和思考。报告在阐释宏思维本质的基础上,介绍了如何在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宏思维能力。上海交通大学谢友柏院士在"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的报告中指出,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深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艰苦的磨练,而且实践和深度思考是绝不可少的,其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淳生院士在"超声电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报告中不但介绍了超声电机这一新技术的原理、突出优点及其在国防高科技领域的广泛应用,还结合其在科研和培养人才方面的经验,指出教师要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

  台湾成功大学颜鸿森教授做了"台湾高校机械设计类课程之传统教学与改革创新"的报告。他在梳理台湾大学教育变革背景的基础上,介绍了台湾各高校机械系根据本校的特色制订教育目标,并据此规划其课程的情况。颜教授指出,台湾高等学校机械系大学部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仍然在持续进行中,并且逐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香港中文大学杜如虚教授在题目为"香港机械工程教育的沿革与一种新教学方法的探索"的报告中,总结了香港机械工程教育的沿革、现状及其特点,并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末由美国开始,目前在香港由各大学推行的"Objective 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

  东南大学校长易红教授结合东南大学教学改革的实际,做了"构建'开放、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他在报告中阐述了实验教学与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及"开放、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并介绍了东南大学"开放、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情况。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邓宗全教授在"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的报告中,总结了历届大赛的主要成绩与经验,传达了教育部对大赛的要求与大赛的发展方向,并发布了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主题和内容。

  三位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重庆大学何玉林教授、浙江大学陆国栋教授和西北工业大学葛文杰教授也做了专题报告,精彩的报告引起了老师的广泛共鸣。

  为了传播先进的教学改革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改革成果,提升论坛论文集的质量和水平,论坛组委会邀请评审专家,对前三届正式出版的"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文集"中的362篇论文进行了评选,从每届的论坛论文集中评出了10篇优秀论文。大会报告结束之后,与会专家为历届的十佳优秀论文作者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杯。

  本届论坛共收到论文245篇,经过论坛组委会初选,其中226篇论文在中国高校机械课程网上展示。本届论坛将本着鼓励原创和实践的精神,择优遴选并将精简入选《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文集(2009)》的论文数量。

  论坛设有工程图学、机械原理与设计、金工与机械专业三个分会场,共进行了38个分组报告,这些分组报告不仅紧紧围绕会议的主题,也与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密切相关,引来与会代表的踊跃提问。

  在两天的会议中,来自内地、台湾、香港的机械学科专家,来自不同类型和特色学校的教师代表,围绕本届论坛的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这为机械学科整体课程的综合性交流、研讨并加强机械类课程任课教师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促进对机械学科系列课程的有机融合,提升机械学科的整体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秘书处)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