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转变教学模式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实行多样化教学模式,倡导研究型教学,大力推进探究式、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专题讲座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提倡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倡导学生大胆质疑、主动学习、深入研究。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需要,合理采用科学、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开发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提高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率,发展和实现课程的网上辅助教学。
2.2.1 拓展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是教学模式最重要的内容,在研究型大学中,课堂教学首先应当能够做到:遵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路,按照课程特点,组织不同课程的不同教学方法,如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课堂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现场教学、双语教学以及外籍专家讲学等。
在此基础上,研究型大学还应进一步拓展新型课程,大力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案例式、合作式、讨论式教学,加快进行研讨课、案例课和以工程项目或热点课题为中心的专题研究、讲座课等新型课程的改革实践。
以我校为例:由工程设计与应用能力强、水平高的教授和副教授负责开设“电气工程新技术专题”、“新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新能源汽车”等10门左右的研讨课,采用了国外流行的Seminar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给定的选题范围内,就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自由选题、独立研究,写出论文后在课堂上讲演,教师和其他同学就论文提出质疑并共同探讨。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始终,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不仅接触了学科的前沿技术,而且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开拓能力、科研能力以及表达交流能力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2.2 多元化和多维化的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是教学活动的最后一环,用于评测教学活动的效果。由于以往以卷面成绩作为主要指标的考核办法很难客观反映学生的创新和科研能力,因此研究型教学模式要求建立一套能够科学、客观地反映学生各项能力的考核办法。该办法应当遵循多元化和多维化的原则;即考核面应能涵盖本门课程培养的各种知识技能,结果应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多维状态,而不是对某几个特定阶段简单的总评。其中,多元化的考核可参考如下:
知识水平的考察可以综合卷面成绩、作业等进行评定;创新和科研能力的考察可以综合实验、专题报告和课外竞赛等进行评定;拓展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可以综合课堂表现、课外活动等进行评定。
多元化和多维化的考核方法难免会给任课教师和教学管理体系带来不小的难度和工作量,但却能够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人格水平比较完整地反映出来,符合建设培养创新型人
才体系的要求。因此,值得我们去努力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