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强化实验和实践环节
实验和实践是电气工程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不仅在培养学生知识延伸和应用能力中起到关键作用,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此外研究型大学还强调实验和实践环节对培养和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作用。东南大学不仅坚持实施三学期制(短学期集中进行实践能力训练),而且将实验和实践环节分为两大类:专业技能培训和课外研学。前者旨在培养专业实践能力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多种能力协调发展的实践体系;后者则是针对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科研人才的要求,量身定制的新型实践体系。
3.1 专业技能培养
专业技能培养可以归纳为电气类和信息类两条主线,我们认为这两条主线的学时按照2︰1的比重较为合适。以我校为例:针对电气类专业技能的培养,开设了“电路实验”、“电机实验”、“电工电子实验”、“电力系统基础课程设计”、“电机实习”、“电力系统认识实习”、“现代制造技术工程实习”、“工业系统认识和生产实习”等课程;针对信息类专业技能的培养,开设了“电子电路实验”、“数字逻辑电路实验”、“微机实验”,“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可编程控制器综合课程设计”等课程。
考虑学生需要掌握的各项专业技能不是孤立和分散的,我们遵循技能培养的一般规律,按照系统性、层次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构建了普适技能(实验)、专业技能(实习)、综合能力(设计)与生产实践分阶段培养,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实验和实践体系。
应该指出,研究型大学的专业技能培养不能局限在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还需要考虑如何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均得到协调发展。我们的思路是:适度控制验证性实验,加强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更多采取系统设计、仿真或制作与理论分析并举的实践思路,着重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与用人单位加强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作能力、发展能力和职业素质为重点,实现科研实践、生产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学生将来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型工程师打下基础。
3.2 课外研学
课外研学,即学生课外通过科学研究而学习,是我校针对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新举措。学校规定每位学生在大学4年中必须单独或组队通过科研训练计划(SRTP)、学科竞赛、创新实践活动、提交研学作品(制品、设计、报告、规划、软件等)、参加一定数量的科技讲座和发表论文等途径取得学分,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这一举措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创新思维和自主科研能力的发展,开拓了学生的科学眼界,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研素养和作风,为将来进一步深造并最终成为一名创新型科研人员打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