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08年第6期 > 研究报告
普通高等学校工程训练安全保障情况调研报告
2008-06-03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字体大小:

机械课程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金工课指组

执笔:四川大学 罗阳,清华大学 傅水根,山东大学 孙康宁,江汉大学 童幸生

  一、有关背景

  近年来,工程训练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经历了较大的改进和拓展,已经超出了传统金工实习的形式和内容。例如,工程训练的实习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教学内容不断拓展,更加强调研究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教学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并向着由学生自主管理的全开放中心的方向发展。但与此同时,工程训练中出现安全事故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了。

  探索建立健全工程训练安全保障体系,是本届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机械基础课程分委员会(简称金工课指组)的重要工作。作为教学实训基地的工程训练中心,安全问题有着不同于普通工厂的特殊性。其发生事故的类型及产生事故的原因都有其特殊性,而事故造成的后果以及事故的应急处理也有其复杂性。一旦发生事故,无论其严重程度如何,对学生、教师、工程训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为承担工程训练课程的实习实训基地,各学校的名称略有差异,本报告统称为"工程训练中心" )甚至学校的负面影响都是特别明显的。因此,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问题显得特别重要。

  二、调查目的、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普通高校工程训练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安全保障体系对金工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意义,探索建设健全工程训练安全保障体系的思路与方法,研究解决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关键难题的途径。调查表没有收集具体案例。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依托各大区和各省(市)金工教学研究会,通过书面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反馈。针对本次调查目的,设计调查内容分成四个大项、18个小项:

  (一)工程训练安全保障体系现状

  1.中心有无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2.工程训练中发生事故的主要因素。

  (二)安全教育体系现状

  1.学生是否在通过安全知识测试后才能参加工程训练(实习)。

  2.安全知识测试的形式。

  3.主管领导是否重视安全教育。

  4.学生在安全教育后安全意识是否普遍提高。

  5.是否实行三级安全教育。

  6.对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否进行认真分析。

  7.对有事故责任学生的处罚形式。

  8.根据中心实际情况,是否有必要和学生签订一份安全责任协议,以说明学生在违反安全规程时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三)安全保护装置情况

  1.现有实训(实习)设备是否有必要安装安全装置,以避免学生错误操作。

  2.已有安全装置的设备,发生事故的情况是否明显减少。

  3.实训现场的哪些环节存在比较明显的事故隐患。

  4.哪些设备有必要安装安全保护装置。

  (四)对工程训练中心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

  1.如果出现事故,如何防止事故扩大化。

  2.应急处理预案应优先考虑到哪些方面。

  3.事故善后处理费用(包括学生、教师)的主要来源。

  4.对工程训练中心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有哪些建议。

  三、调查结果

  根据金工课指组的工作部署,针对我国工程训练中心的实际情况,从2007年5月起,金工课指组对全国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内容包括:安全保障体系现状、安全教育体系现状、安全保护装置使用情况,以及对工程训练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共收回调查样本33份,涉及各地区高校33所。其中,通过电子邮件反馈调查表27份,书面邮寄反馈6份。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一)工程训练安全保障体系现状

  1.85%的中心建立了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2.工程训练中发生事故的主要因素:5份调查表没有反馈有关事故原因的情况。在28份反馈事故原因的调查表中,27份调查表提到学生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其中,53.5%的调查表反映事故原因是"学生违反操作规程",14.3%的调查表反映"学生安全意识差",17.9%的调查表反映学生"麻痹大意",17.9%的调查表反映学生"误操作",10.7%的调查表反映学生"穿着不符合要求",17.9%的调查表反映学生的好动、好奇、恐惧、心存侥幸等心理状态导致事故。28.6%的调查表反映指导教师"安全教育不到位、巡视指导不够",14.3%的调查表反映"设备故障导致事故",7%的调查表反映"管理不到位",14.3%的调查表反映"少量事故是由于偶然原因引起的"。

  (二)安全教育体系现状

  3.学生是否在通过安全知识测试后才能参加工程训练(实习):54.6%的工程训练中心有安全测试,45.4%没有。

  4.安全知识测试的形式:在19份反馈了测试形式的调查表中,21%采用笔试,37%采用口试,21%采用撰写安全报告。

  5.主管领导是否重视安全教育:82%的调查表反馈主管领导非常重视。

  6.学生在安全教育后是否安全意识普遍提高:94%的调查表认为安全教育能提高学生安全意识,6%认为对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作用不明显。

  7.是否实行三级安全教育:91%的调查表显示有中心一级的安全教育,73%显示有车间一级安全教育,88%显示有工种一级的安全教育。

  8.对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否有认真分析:91%的调查表显示认真分析了安全事故的原因。

  9.对有事故责任学生的处罚形式:82%采用写检查的形式,67%采用扣成绩,12%采用了罚款,另有6%不处罚学生。多数中心同时采用写检查和扣成绩相结合的形式。

  10.对于是否有必要和学生签订一份安全责任协议,以说明学生在违反安全规程时应承担一定的责任,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定分歧。60%的调查表支持签订安全协议的形式,并认为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减轻教师、中心的压力和负担,明确各自责任。但是,有33%的调查表明确反对签订类似协议。反对意见主要是质疑协议的合法性,强调学校和中心应该对学生的安全负完全的责任,担心该协议降低教师的安全责任心。同时也认为,学生不会主动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通过安全教育可以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还有的认为,协议会给学生造成恐惧心理压力,影响学习效果。另有7%的调查表未对此表态。

  (三)安全保护装置情况

  11.现有实训(实习)设备是否有必要安装安全装置,以避免学生误操作:全部调查表显示有必要。

  12.已有安全装置的设备,发生事故的情况是否明显减少:76%认为可以明显减少事故,12%认为减少比较明显,3%认为作用不明显。有3份调查表未发表意见。

  13.实训现场的哪些环节存在比较明显的事故隐患:调查显示,各类实习、实验设备均有造成安全事故的隐患。重点设备包括普通车床(集中在卡盘扳手)、磨床、冲床等,铸造中的浇铸、刀具刃磨、焊接实训等环节也容易发生事故。此外,学生着装、机床老化、电路老化、实训场地不符合消防规范也是事故隐患。学生实习的初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容易发生事故。

  14.哪些设备有必要安装安全保护装置:一般认为,所有设备都应该有必要的保护措施。70%的调查表提到车床应该有保护装置,其中32%明确提到卡盘扳手互锁保护装置。调查表还提及气焊设备、冲压设备、机床行程保护开关、漏电保护、钻床手持夹具、车间安全警示等。

  (四)对工程训练中心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

  15. 如果出现事故,如何防止事故扩大化:20%的调查表提到首先应该制定应急处理预案。一旦发生事故,将应急救援预案作为救援行动的指南,迅速有效地处理事故。事故处理中,人员救治是重点,20%的调查表提到应该妥善迅速救治人员。同时提出,需要专业救护人员施救。调查表提及的其他措施还包括切断电源、疏散现场人员、上报主管部门、检修设备、保护现场并总结经验教训、处罚相关事故责任人等。

  16.调查表对应急处理预案的意见比较集中。67%的调查表认为,应该优先救治受伤人员(主要是指学生),最好能与最近的医院签订紧急救治协议,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施救。10%的调查表提及,在紧急状态中现场学生的撤离步骤也是预案的重要部分。

  17.事故善后处理费用(包括学生、教师)的主要来源。54%的调查表认为,应该由学校有关部门或者中心承担,或者学校承担主要部分,由事故责任人承担部分费用。30%的调查表提到,可经保险途径解决全部或部分经费。15%的调查表认为,应该由学校经费与保险共同承担。10%的调查表认为,学校可建立专项经费。

  18.对工程训练中心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建立安全责任制度;设立安全保障专项基金;配备交通工具以应对紧急情况;在设施建设、设备引进及安装时就要考虑安全要求。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常见事故原因分析

  1.工程训练中事故原因主要集中在学生方面。参加工程训练的学生一般是1-2年级的同学,他们在心理上普遍存在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因素,例如,好奇心重,阅历、知识有限,容易忽视安全;适应性差,在环境变化后比较茫然,不能很好地领会安全的重要性;过分自信,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完全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在客观上,由于设备及其实验方案的复杂性增加,致使需要注意的安全规范比较复杂,短时间内学生不易掌握。

  2.事故产生原因的另外一方面是教师。一般学校的金工教师和指导人员数量偏少,随着实训规模扩大,势必导致工作强度大、压力大、巡视不到位等现象发生。这应该是工程训练中心必须注意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将事故归因于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和安全意识差。

  3.设备老化、场地问题也是事故的原因之一。

  (二)安全教育体系现状分析

  1.安全教育体系是目前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比较完善的部分。中心及其主管部门的各级领导均重视安全教育,94%的中心认为安全教育能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参与调查的所有中心均有安全教育环节。70%以上的中心建立了中心-车间-工种三级安全教育机制。但是,目前的安全教育机制缺乏互动性,很难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30%左右的中心有专门的安全知识测试。

  2.在事故原因分析上,91%的中心都能做到及时认真的分析。分析事故原因本身就是安全教育的一部分,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学生学习安全常识。对于安全事故的责任人,目前中心的处置都是以教育为主。通过写检查让其认识错误,扣成绩以示惩戒。

  3.金工课指组提出,可以探索中心与学生之间签署一份"安全责任协议"的可能性。协议中可以明确,什么情况下学生自己必须负一定责任。本次调查显示,60%的中心认为这份协议有其积极意义,可以促进学生强化安全意识,减轻教师心理压力。但有33%的中心比较明确地反对该协议,质疑协议的合法性,强调学校和中心应该对学生的安全负完全的责任。这份协议的定位及其合法性的确是个难题,还需要深入研究。

  (三)安全保护装置的作用分析

  1.通过安全教育,可以告知学生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使学生明确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其主动权在学生手中。但这样做,不能保证每个学生均能在任何情况下遵守这些规定,还应该采用安全保护装置这样的技术性措施,降低学生出现失误操作的概率。调查显示,所有中心均认为应该增加必要的安全保护装置。近九成的中心认为,增加安全保护装置以后安全事故明显减少。这为中心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新购置的实训设备必须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而由于设备用途的特殊性,安全防护装置可能需要由中心和厂商共同专门研制。

  2.哪些设备安全隐患比较大,各个中心的认识不同;哪些设备需要安装安全保护装置,各个中心认识也不同。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学生操作的设备都存在发生安全事故的隐患,几乎所有学生操作的设备都需要增加安全保护装置。一般情况下,老旧设备、复杂性较大的设备、公认危险的设备、对学生教学要求较高的设备存在更大的安全隐患,更容易导致安全事故。例如车床,需要学生掌握较高的技能,70%的中心认为车床比较危险。冲床、气焊的气瓶、铸造的金属液、刃磨刀具等都是公认的危险环节。就连钳工,也由于操作钻床而存在发生事故的隐患。此外,场地布置、电路老化和消防问题也是安全隐患的重要方面。

  (四)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分析

  1.客观上,在工程训练中出现的安全事故是无法完全避免的。通过安全教育机制和安全保护机制,只能将事故发生概率降到合理的水平,但无法完全避免。而由于事故发生存在突发性、偶然性,如果中心没有一套完善的应急处理预案,势必导致严重后果。调查中,20%的中心认识到在处理事故中应急处理预案的重要性。通过预案,可尽量防止事态扩大。预案中最重要的是救治受伤人员,合理疏散现场人员。有的中心提出,救治伤员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因而需要与医院建立紧急救治协议。因此,除对中心人员进行简单的紧急处理技能训练以外,在应急预案中应该重视、协调最近的专业机构参与现场处理,例如消防、医院、警察局等。

  2.对于事故处理的经费来源,各中心的意见分歧很大。54%的中心认为,主要应该由学校和中心负担,或者通过学校的专项经费解决。这个观点的出发点是,学生安全应由学校负完全的责任。但是也有中心认为,这样会对中心形成很大的压力和负担。30%的中心建议,以保险的形式分担中心的压力与风险。有效利用保险机制,应该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