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样化和国际化教学体系
强化化工类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大学教授王静康院士
创新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保证。但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化以及迅速扩招导致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凸显。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导致所培养的研究生缺乏国际视野,创新能力不强,不能达到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相关领域人才市场日益多元化和国际化的需求。
自2005年以来,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共9所大学化工类院系在实施4项"教育部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的基础上,进行了研究生教育的改革试点工作。通过构建"多样化和国际化教学体系",我们初步破解了上述问题。
一、化工类多元化和国际化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
我们构建的"化工类多元化和国际化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
1.突破原有单一学术型培养目标和导师独立培养模式,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术型、应用型及学术应用复合型并存的多元化培养目标,以及国际化培养、校企联合培养、跨一级学科培养和导师团队培养等多种培养模式,分别着重加强开拓国际视野、提高工程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交叉学科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培养团队合作和博采众长的意识。
多元化的培养目标和模式可形成不同类型的创新能力,从而满足人才市场对化工类研究生的不同需求。例如,天津大学已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外多所知名大学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如表1所示);邀请MIT、Michigan大学的教授讲授Complex FluidsMechanics,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Industrial Catalysis等5门化工类核心课程。
表1 天津大学与国外知名大学建立的研究生合作培养基地
合作单位 |
合作内容 |
英国克莱菲尔德大学 |
开办“过程系统工程”硕士教育项目 |
美国密西根大学 |
师生交流、核心课程讲授、合作科研 |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
“3+1+1”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科研 |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 |
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科研 |
英国爱丁堡大学 |
成立联合培养基地、合作科研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科研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
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科研 |
德国汉堡工业大学 |
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科研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
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科研 |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
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科研 |
又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全国多个企业联合建立了研究生工作站;南京工业大学与江苏梅兰集团共建了氟化物研究实验室;与常州广成集团建立了结晶分离实验室。全日制研究生在校内完成课程学习后进入企业工作站,论文题目源于生产实际,在校企双方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开展科研工作并完成学位论文。
再如大连理工大学实践了团队指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即1位教授与2位副教授合作同时指导20名研究生;或是2位教授与副教授、讲师合作同时指导20余名研究生;或是国内教授与国外教授合作同时指导5名学生。导师团队中必须有一个责任导师,同时每个导师还可以独立指导;每个研究生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课题。另外,四川大学探索了组建跨一级学科的研究生指导导师队伍,跨"化工"与"轻工"、"材料"、"生命科学"共同培养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