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10年第11期 > 政策信息
教育部启动新一轮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
2010-11-05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字体大小: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近日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新一轮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成立了由166名专家组成的13个学科专家组,具体承担新一轮本科专业目录的修订工作。新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于2011年上半年完成修订并向社会公布。

  专业设置是高校的立学之本、教学之范,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关系到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社会环境和高等教育自身发生的巨大变化对本科专业目录及专业设置提出了新挑战:一是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都对高校专业设置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二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技在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引起了学科的分化与重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对高校本科专业设置提出了新挑战。三是满足社会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需求,切实解决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客观上容易出现的高校发展同质化、专业设置趋同化和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化问题。

  现行本科专业目录及专业管理办法是1998年制定实施的,距今已经有12年时间,明显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二是不能适应高校多类型、人才培养多规格的需要;三是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专业设置困难,不利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四是与研究生培养《学科目录》的专业划分衔接不够。因此,适时进行专业目录修订,有利于形成一个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需要,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有利于促进高校合理定位,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指导性、开放性本科专业目录,形成更加有利于专业动态调整的新的管理机制。

  新一轮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遵循科学规范、主动适应、继承发展的原则。科学规范,即要求专业目录修订应保证专业的划分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和学科发展逻辑,做到科学、系统、规范。主动适应,即要求专业目录修订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合理确定人才培养口径,为新兴学科的发展留有空间,能够主动适应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发展需求。继承发展,即要求专业目录修订应保留符合规律的、成熟的、社会需求较大的既有专业。同时,要根据学科发展、市场需求、教育国际化等要求进行调整。

  新一轮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要求统筹兼顾好六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统筹兼顾好学科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二是统筹兼顾好专业口径宽与窄的关系;三是统筹兼顾好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关系;四是统筹兼顾好专业设置的适应性和前瞻性的关系;五是统筹兼顾好立足国情与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关系;六是统筹兼顾好专业目录规范性和开放性的关系。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
· 教育部关于公布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的通知
· 教育部公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
· 热门专业缘何遇就业“红灯”?
· 沪11高校新增14个本科专业 专业负责人深度解读
· 上海:18个高校本科专业列入“年度预警专业”
· 新增本科专业背后:办出质量与特色是关键
· 教育部就《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答记者问
· 教育部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
· 445个本科专业!教育部公示2021年度高校本科专业申报情况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