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08年第5期 >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0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008-05-05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字体大小:

  一、建设目的与内容

  本项目旨在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在教学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努力形成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满足国家对社会紧缺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和应用人才的需要。

  本项目重点支持高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教学组织形式等多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形成一批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二、评审名额与申报范围

  2008年度评审100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具体名额分配如下:

  (1)30个名额支持创业教育,鼓励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探索,面向全国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申报;

  (2)20个名额支持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限“示范性软件学院”申报;

  (3)20个名额支持文科基础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限“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申报;

  (4)15个名额支持生命科学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限“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申报;

  (5)10个名额支持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限有理论经济学博士点的普通高校申报;

  (6)5个名额支持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限政法类本科院校申报。

  每校申报总数不超过3个。

  三、申报基本条件

  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综合性配套改革,突破旧有模式,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培养目标明确,具备较为完整和独特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点突出,特色鲜明,对本领域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或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有明确的工作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未来发展方向有明确清晰的思路,同时,要有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和 2年以上的先期建设基础。

  学校重视,拥有较为完善的实施保障体系。

  人才培养预期效果好,在本领域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四、申报办法与程序

  各有关高校直接向教育部申报,请于2008年7月5日之前(以寄出地邮戳为准),将2008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书的书面材料(一式三份)寄至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申报书的电子版将上传至“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网站(以下简称“质量工程网站”)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栏目:http://syq.zlgc.org,请有关高校及时下载并填写。2008年6月20日—7月5日期间,有关高校须在质量工程网站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栏目下注册用户(一个申报项目注册一个用户名),上传电子版申报书。

  申报材料将及时在质量工程网站“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栏目公示。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联系人:邓捷,电话:010-58581448、牟蕾,010-58582193。电子信箱:dengjie@crct.edu.cn。地址:北京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4号C座10层,邮政编码:100011。

  高等教育司联系人:熊双林、朱洪刚,电话、传真:010-66097859。

  五、其他事项

  我部将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

  希望有关高校严格按照通知要求,推荐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确有重大改革和创新的实验区,宁缺毋滥。

  附件18: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书(略)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专家:中国人才培养模式有缺陷
·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关注学生主体
· 北京交通大学探路"试点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曲阜师范大学:抓住质量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教育部:2013年将督促各地落实异地高考方案
· 教育部:高考改革今年定框架 英语或一年考多次
· 袁贵仁:中国将更加重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山东大学劝退97名学生引热议
· 我国将设立100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重庆:中职学生可经考试转入对口本科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