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11年第5期 > 工作总结
环境科学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专业规范研制项目工作总结报告
2011-05-17    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字体大小:

  一、前  言

  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成立于2006年8月,在教育部、环境保护部和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继承历届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成果,全面地推进了各项工作。当前,我国的环境污染整体上体现出压缩型、复合型与结构性的特征,多项重大举措表明中央政府对环境问题高度重视,客观的现实背景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为环境科学类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五大功能,本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将工作重点集中在环境科学/生态学“战略-专业规范-专业评估”的一体化研究上。战略研究主要分析新形势下环境科学/生态学的学科战略定位、学科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等。专业规范研究则基于战略中的学科体系,给出环境科学/生态学具体的知识单元以及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程。专业评估则基于专业规范设计环境科学/生态学学科的评估程序、评估指标、评估标准等制度。

  为实现上述研究任务,本届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7年设立了环境科学专业战略研究、生态学专业战略研究、环境科学专业规范研究、生态学专业规范研究、实践教学和创新工程体系研究、环境科学专业评估与实践研究、生态学专业评估与实践研究等9项课题研究任务,分别由不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负责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结合上述相关研究进行了9次会议研讨,安排了8次调研活动,对环境科学/生态学专业发展的特色、面临的挑战、人才培养战略、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专业知识体系设计等形成了共识性研究结论。完成了环境科学/生态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环境科学/生态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范、环境科学/生态学本科专业评估办法等6个成果文件,出版了1本成果专刊(即《高等理科教育--2006-2010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成果专刊》),发表了100多篇涉及专业规范研究、专业评估研究、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以及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教育教改研究论文。可以说:经过教学指导委员会各位委员及相关人员的同心协力,本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圆满地完成了环境科学和生态学“战略-专业规范-专业评估”的研究任务,并在学科体系、人才培养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项目启动和分工

  2006年9月至12月,本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牵头组织了环境科学专业/生态学专业发展战略和专业规范研究的立项启动工作,各参加学校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研究优势,选择了相关研究内容并填写子课题立项表,各有关高校也给予了相应的配套经费支持。

  课题组组长:张远航(北京大学)

  课题组副组长:左玉辉(南京大学)、盛连喜(东北师范大学)、鞠美庭(南开大学)、杨劼(内蒙古大学)、贾峰(国家环保部)

  课题组成员单位: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内蒙古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扬州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武汉大学、大连民族学院、中国海洋大学、苏州科技学院、中国矿业大学。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召开2015学术年会
· 我国生猪养殖业现状和氮排放特征分析
· 大陆环境科学钻探工程研究获突破
· 山东大学承办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指委会议
· ACF电极上溴氨酸的恒电位电化学脱色
· 资源环境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数据共享
· 日本发明让鲜花保鲜的环氧树脂净水棒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