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11年第5期 > 教学研究
理论力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1-05-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学与控制系 王琪 王士敏 郭易圆

字体大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学与控制系  王 琪  王士敏  郭易圆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论力学实验教学的历史沿革

  从建校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论力学课程就是航空、航天、机械、控制、力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由学术造诣深的知名学者黄克累、高为炳等组建了第一代理论力学教师队伍。他们吸收了苏联严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经过20多年的积累,形成了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教学理念和特色。由于受当时硬件条件的限制,仅有少量的教学模型用于课堂教学的演示实验(如齿轮传动、万向节传动和陀螺模型的动力学特性)以验证相关的理论结果。

  改革开放后,谢传锋等教师传承了理论力学教学的理念和特色,同时也汲取了西方教育的成功经验,既重视理论分析与计算能力的培养,又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他们将机构运动模型应用于课堂的演示实验(如点的复合运动和刚体的平面运动)以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扩充了部分动力学演示实验(如平衡与静平衡实验、电动陀螺实验);把质点动力学数值仿真研究作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之一。但仍然存在实验面窄、综合性弱、缺乏探索性实验等问题。

  本世纪以来,北航理论力学教师继承和发扬了前辈的教学理念,建立了演示实验室和实验制作工作室,利用现代教育资源与技术,在实践与积累的基础上丰富了实验内容、加强了实验的综合性,新增了探索性实验,构建了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平台,更加全面系统地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经过师生多年的努力,实现了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北航理论力学教学的发展凝聚了几代教师的心血,也承载着半个多世纪教学改革成果的积淀。

  2.理论力学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理念和目的

  理论力学课程是工科高等院校机械、土木、控制、航空、航天、力学等多个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也是北航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原有的理论力学教学相对来说缺乏实验或实践性教学环节,原有的演示实验主要是通过实施形象化教学解决教学中的部分难点。

  北航理论力学教学平台建设的理念和目的:

  (1)继承理论力学原有教学成果,将实验融入理论课堂教学,更好地实施探究型教学模式。从认知的角度,把教学过程当作"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来完成。通过演示实验或实例提出问题、引出概念;在师生探索的过程中"寻找"和"发现"相关理论与方法;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老"问题的过程中再提出"新"问题,在这种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实验内容已涉及理论力学教学的各个章节,实验题目来源于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力学问题、科技发展史中的力学问题、现实生活中的力学问题、现代科技和工程中的力学问题等。

  (2)通过探究型实验,将理论力学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增加学生自主性与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探究型实验的题目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力学问题、科研转化为教学的力学问题和实验教学建设中的力学问题等。这些实验题目作为北航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研究课题,学生自愿参加,自主选择实验题目,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制作实验装置,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为此,我们建立了理论力学演示实验室及实验制作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工具和设备以及教师的指导和咨询。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华中科技大学: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
· 基于单片机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 教育部公布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结果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
· 扬州大学:让虚拟仿真融入实验教学
· 武汉洪山中学老师开展实验教学 网上卖蔬菜
· 走向科技前沿 天大VR实验教学技术中心建设启动
·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