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07年第9期 > 教学研究
在工程光学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应用科研模式的探讨
2007-09-20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字体大小:

浙江大学光电信息工程学系  岑兆丰 李晓彤 刘向东

  一、引言

  光学系统CAD是应用光学系列课程中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与应用光学(几何光学,像差理论与光学设计)一起形成了从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到工程设计实践这样完整体系,在专业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特色课程。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从未接触过综合设计类课程,对工程设计的特点还缺乏认识。从学生群体的组成来看,以应届高中毕业生考入大学的为主,对工程问题十分生疏,工程意识非常淡薄。本课程作为一门综合设计类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使学生逐步适应从习惯于科学理论、理想假定的学习者到光学工程技术人员的转变,在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讨论中培养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以往采用的是教师统一布置任务、学生以个体为单位进行课程设计的模式。由于客观条件包括软件等限制,学生只能设计比较简单的光学系统,如简单的望远镜、物镜等,教师通过看设计报告给学生打分。由于学生之间缺少竞争,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相互拷贝、抄袭等情况,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也难以与学生的实际工作需求接轨,学生兴趣也不大。

  针对这一情况,课程教学组认为,应该立足于理论联系实际,将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与综合创新能力作为工程类教学的基本目标。按照学生毕业后实际工作的要求,将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环境适应、主体人格等结合起来进行培养,体现学校提出的KAQ(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认为,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作为工程类课程教师,应当致力于在专业教育中体现素质教育。本课程作为综合设计类课程,完全有条件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创新能力、组织能力与合作精神等方面做得更好。

  二、光学系统CAD课程的综合改革

  本课程教学组几年来在光电系领导与教学委员会、光电信息实验中心的支持下,引进了国际通用的光学设计软件,在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模式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尝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得到了广大同学的认可,具体做法如下。

  1.改革目标

  以培养研究能力与创新思维为核心,以工程素质的培养为主线,从本课程教学的小环境中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今后实际的需求,并掌握本专业相应的基本技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改革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在课程设计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特别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评价和竞争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使学生不仅完成了自己的一个设计,而且在答辩中看到了其他课题组的设计成果,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有一个更客观的认识。组员的成绩与他在课题组中的贡献有关,这也使每个学生更加主动。这里,最后的得分已经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每个学生都有了用第三只眼睛看自己的机会。

  2.教学内容改革

  从工程实际出发选择、设计课题,使学生组成的每个课题组完成个性化的设计。本课程教师具有多年的实际科研经验,每年都有若干纵向、横向科研项目,这构成了学生设计课题的丰富来源。当然,大多数设计项目直接作为学生的设计课题是不合适的,教师从中提取出一些比较典型的光学系统作为学生的设计题目,设计题目应使学生受到光学设计的全面训练,适合本课程的学分所对应的设计工作量,有一定的难度,又使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设计成功。对于题目的某些具体要求,老师仅提出最低标准。例如数码相机摄影物镜孔径,我们仅要求不小于1:2.8;镜头镜片数,我们只要求不多于6片等。由于上不封顶,就给了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和比较余地,也避免了千篇一律的结构模式。课程组对以往的设计题目进行了分类整合,并根据光学产业发展的情况加入新的设计题目,拟出符合实际需求的详细技术要求,可以供几届学生不重复地使用。

  课程原先只有光学设计任务,现在我们又增加了一个光学像差计算程序的编制任务,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现代光学设计软件的基本部分是如何实现的;通过初始光线设置的环节处理,了解光阑、入瞳等在光线计算中的作用,通过计算实际像差,对各种像差的了解更深入,巩固学生在应用光学课程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学生将学过的程序设计内容与解决实际光学问题联系起来;软件质量更容易评判和比较,学生相互打分更容易找到参照。

  光学设计部分更重视完成一个设计的全过程的训练,从初始结构一直到光学零件图,并且对工艺要求、图纸的标准等与生产加工有关的要素提出严格的要求。达不到这些要求,即使设计得再好也不能参加答辩。

  设计后还要完成一个设计报告,报告对设计的全过程做总结,对设计结果给出完整的评价,并写出设计体会。

  3.教学方法改革

  引入科研模式,并不断完善课程设计的全过程是本课程改革的重点。

  首先是要求学生组成课题组,一般为三个同学一组,如果人数超过三人,设计任务要增加难度,并选出课题组长,最后全组的成绩交给组长,再由组长分配到每一位成员。组长在设计活动中的作用就增强了,可以锻炼他们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以组为单位的做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并且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良好气氛。另外,可以提高设计任务的难度,使任务更贴近实际,学生完成任务后也会有很强的成就感。

  任课教师同课题组要签订一个完全按照科研项目开发合同拟定的任务书,任务书中明确各项设计任务的具体要求和时间节点,也明确评分标准和办法,甚至各项权利义务、知识产权、保密要求等一应俱全。教师要求学生在签订任务书之前要仔细阅读相关内容,要像签合同一样慎重,让学生在课程科研活动中建立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信用意识。同时,任务书也从规则上保证课程设计的时间进度和设计工作质量。

  按照任务书规定,教师在此过程中的责任是向学生教授相应的设计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设计软件并辅导学生完成相应的设计任务。在整个课程设计中,教师集中授课只有8个学时,占总学时的1/5,但是教师辅导的任务很重,除了在规定集中上机时间辅导外,平时还要在网上利用讨论版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课题组接收到任务书之后,要进行研究、分析,将任务分解并分配给每一个成员。例如,软件设计中有某个同学做算法,某个同学做界面,某个同学做图形输出,最后就可以做出一个很像样的计算软件;光学设计要求每一个组中的学生都要给出一个可以满足要求的设计结果,最后在几个结果中找出一个最好的作为全组的最后结果,这样做是为了要每一个学生都要实际参与设计,得到完整的设计训练,通过多个方案的比对,看到更多的结构形式,学生也可以取长补短,得到更好的结果。当设计达到要求的成像质量时,还要检查系统是否满足加工和装配工艺要求,设计还要求尽可能靠上光学车间的样板,画出能够提供给结构设计和光学车间的系统图与零件图,图纸是否规范也是评判的重要依据。

  在教师对所有任务完成情况和设计结果及资料检查通过后可以进行设计答辩,如果发现没有达到任务书要求,就要继续工作直到通过。

  以上过程可以看出,课程完全是按照一个正规的科研项目研究过程设置的。

  4.教学条件与手段

  在光电系和光电信息实验中心的支持下,我们已引进了国际上应用十分广泛、也是国内企业和科研院所广为采用的光学设计软件Zemax进行课程设计,使学生的设计质量和难度都得到了提高,让学生从光传输的根本思想入手,更好地将本课程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联系,使学生了解光学设计软件的基本概况和使用方法,并获得今后进一步从事研究开发、科研课题组织所必须的技术基础。

  在新版教材中结合课程设计的要求,我们增加了相关的光学工艺要求和光学图纸方面的内容。为了给学生提供便于自学与研究的丰富条件,建立并完善富有特色的课程网站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目前,课程组已经建立了拥有较完整资源的网站。 (http://jpkc.zju.edu.cn/k/548/)。

  5.考核形式改革

  考核形式改革及其被学生的接受程度也是检验本项目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通常一个科研项目完成后要由委托方组织一个评审会,因此,本课程的考核方法也是以答辩形式作为主要评审形式。我们采用由各课题组代表组成答辩评审委员会的方法来进行考核,将设计任务分解成程序设计、光学设计、图纸和报告四个部分分别打分。当一个组宣讲完设计报告后,有几分钟提问题的时间,其他组的评审委员当场分别打出四个部分的分数,去掉最高、最低分后的平均分就是这个组的答辩得分。分数出来后,专门留出几分钟时间给小组申辩,评审委员也可以根据情况自己决定是否要变更所打的分数。如果全部都在一起答辩评分,小组太多,时间不允许,我们是以小班为单位进行答辩。考虑到各班的分数平衡,再对各班前几名进行总答辩。答辩的评分原则是公平、公正、公开,并在技术层面制定出相应规则。在这方面,教师也经历了一个观念的转变。我们一直说学生是主体,怎样体现这一主体作用,是否相信学生的主体能力是问题的关键。往往到了具体问题上,教师就认为学生还不能承担这样的主体责任,而学生也难以摆脱依赖教师的思想,教师对自己作为评委尚缺乏自信。经过几届实践,我们认为,只要引进合理的竞争机制,在听取广大学生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将评分办法合理细化,答辩式评分可以搞得非常精彩。

  三、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本课程改革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首先是得到学生的广泛支持、充分肯定和大力参与,他们积极献计献策,想出很多很好的办法,我们上述做法中不少是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建议后实施的。他们答辩的演讲常常是激情四射、精彩纷呈,他们打分基本做到了客观公正、合情合理。正是由于学生的支持和参与,使得我们的课程改革取得了这样的成功。从他们的设计总结和体会中反映出,这种教学方式使他们真正投入到课程中来,虽然课程只有1.5个学分,但是,他们经常通宵工作,获取学分已经不是主要目的。大多数学生认为,通过本课程学习和实践,付出的努力、学到的和体验到的东西远不是学分和成绩可以衡量的。很多学生毕业以后还告诉我们,这样的开课形式和内容都非常好,学到了很多普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还对巩固已学知识并了解这些知识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帮助。

  新的实践教学还更加融洽了师生关系,加深了师生感情,增强了大家的相互信任。虽然任务书中师生像是甲方和乙方的关系,实际操作中双方更像是同方队友,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地去完成共同的任务。

  虽然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是我们也知道,包括这类实践课程在内的工科课程改革还任重道远,我们只有不断努力、勇于探索,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