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11年第10期 > 教学研究
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课程群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2011-10-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字体大小:

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课程群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楼佩煌 陈蔚芳 叶文华 马万太 游有鹏 陈富林

  一、前言

  对机电一体化课程群而言,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极为重要的环节。但是,目前在实践教学中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机电一体化课程群各知识模块之间具有较强的融通性和连贯性,但在实践教学体系上仍存在各门课程教学实验单一、孤立等问题,难以实现各知识模块的有机衔接。教学实践体系没有完全实现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科技活动等有机结合,很少深化到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环节。

  (2)实验设备、平台以购买商品化的成套系统为主,因而部分实验仍以示教、演示为主,开放扩展性有限,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机电、信息科技前沿技术在实验平台上难以及时体现和应用。

  (3)学校有限投入与学生对实践教学资源需求存在较大矛盾。如何把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实现科研成果效益最大化,保持实践教学平台的技术先进性及可持续发展性仍是一个急需深入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4)如何将工科学生工科思维与创业素质培养有机融合是一个急需研究的问题。

  二、机电一体化课程群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针对上述问题,在分析机电一体化课程群知识模块,以及实践教学各环节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构建了涵盖四个层面六个环节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如图1所示。

  四个层面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点)、综合实验(线)、创新实践(面)、创业实践(体)。“点”为课程实验,为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而设置的基本实验单元,包括20余个涵盖“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机床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计算机集成与柔性制造”、“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采集与控制”、“可编程逻辑控制”等课程的基本实验。“线”为综合实验,是在打破课程界限的基础上,兼顾技术、课程特点,按“装备”、“测控”、“信息”知识模块组织的5个综合实验。“面”为创新实践,旨在通过各知识模块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科技活动中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体”为创业实践,以组建虚拟公司的形式,通过对机电一体化实验教学设备完整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亲身实践,体验产品开发、生产组织、对外协作、售后服务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该实践教学体系由“点”串成“线”,铺成“面”,构成“体”,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凸显了分层递进、多样性、开放性的思想。

  三、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有力支撑,构建了由8个实验平台和8个产学研实践基地两个层次组成的实践教学环境(参见图1)。

  1.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实践教学平台是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等实践环节的基础平台。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中,采用“教改驱动-快速转化-增值创值”的创新模式进行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并突出先进技术的应用及实践教学平台的开放性、重构性。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高职十大报考热门专业之机电一体化技术
· 工信部党组书记、部长,调研“双一流”!
· 案例分享丨高校校园卡演进与升级之路
· 案例分享丨抓住信息化专项实施机遇
· 向高校捐赠500万元 八旬教授耕耘讲台62载病床上仍记挂学生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防控信息化,战“疫”更科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聂宏聚焦"双一流"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40余科研项目成就国产大飞机自信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辅导员用学生信息贷款近百万失联
· 2016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水平科学技术奖取得新突破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