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11年第10期 > 研究报告
地球化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2011-10-18    地球物理学与地质学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字体大小:

地球化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地球物理学与地质学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高等学校地球化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指从事地球化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地球化学(勘查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等)所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化学学科的发展现状、基本理论和工作方法、前沿和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球化学思维及实践工作能力。

  建议地球化学专业基础教学的核心课程包括:普通地质学、结晶学及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勘查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多元统计分析、现代仪器分析、地质认识实习、地质填图教学实习、地球化学专业教学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一、地球化学专业学科基础课程简介

  1.普通地质学(Physical Geology)

  课程简介:“普通地质学”是地质类专业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地质学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如下目的:培养学生对地质学的兴趣,对祖国河山与大自然的热爱,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地质园地;培养学生地质学思维方法、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地质学的时空观念:使学生初步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初步学习与掌握地质工作的一般方法,为后续地质课程打下坚实基础。本课程特点是内容广、覆盖面大、几乎涉及所有地质学主干课程的内容。作为地质学的第一门课,讲课者将把入门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兴趣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融于“普通地质学”的教学之中。采用多功能教室上课以助以生动的方式传给学生。新的课程体系由四个模块组成:地球基本知识、地表动力地质作用、岩石圈动力地质作用、地质环境与人类。其中,地表动力地质作用与地球圈层是本课程具有特色且重点讲授的内容。

  前导课程:高中课程

  隶属知识单元:地质学

  2.结晶学及矿物学(Crystallography and Mineralogy)

  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结晶学和矿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鉴定和研究矿物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六七十种常见矿物的鉴定特征;了解一些矿物的主要用途。为学习晶体光学、岩石学、宝玉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矿物岩石材料及岩矿现代测试技术等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主要讲授晶体的基本概念,晶体生长的基本知识,晶体的宏观对称性及对称分类,晶体定向和结晶学符号,单形和聚形,晶体的规则连生,晶体内部结构和晶体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矿物的概念,矿物的化学成分、形态、物理性质和成因产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矿物的鉴定和研究方法,矿物的晶体化学分类体系,以及系统介绍六七十种常见矿物。

  前导课程:普通地质学、晶体光学和光性矿物学

  隶属知识单元:矿物学

  3.岩石学(Petrology)

  课程简介:本课程为地质类专业基础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和实验,掌握岩石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用肉眼和偏光显微镜鉴定岩石的基本技能。内容主要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三大部分,介绍三大岩类组成、结构、构造、分布等基本特征和分类命名、形成环境、形成过程及主要岩石类型基本特点与成因等知识。通过地球圈层构造与岩石分布、板块构造与岩石组合及火山碎屑岩、埋藏变质岩、混合岩等过渡类型岩石的介绍,建立三大类岩石的相互关系、地球物质循环和学科相互渗透的概念。

  前导课程:普通地质学、晶体光学和光性矿物学、结晶学和矿物学

  隶属知识单元:岩石学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地球化学储库:地幔有多少未解之谜
· 北大别罗田榴辉岩的多期减压与高温折返
· 香山科学会议第348次讨论会将于4月21日召开
· 川东邻水-渝北地区石炭系黄龙组白云岩成因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