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08年第9期 > 教学研究
关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办学的一些思考
2008-09-03    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学改革研究小组 赵致琢

字体大小:

  中国高等学校从1950年代起,在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若干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开展了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学科专业教育,到现在为止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在培养了大量专门人才,促进中国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在学科发展水平、工业技术水平和高端人才的培养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如何缩小差距,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寄希望于中国的高等教育和学科专业教育,历史赋予了高校专业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一些教师开始进行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从根本上说,中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教育并没有摆脱困扰和危机。近年来,人才培养质量的下滑和部分学科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遇到的困难,表明了我们在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那么,面对高速发展的学科,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办学,才能使专业教育真正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呢?

  高等教育与教学的改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水平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新一轮教育与教学改革研究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新的教育思想、观点、理论、方法,推出新的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由于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及其改革方案是教育思想、观点、理论、方法与具体学科及其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的产物,且是一个投入大,执行周期长,难以在短期内进行实践检验的系统,因此,为了避免将有明显错误和漏洞的教育与教学改革方案和不具有科学价值的改革成果进行盲目试验,产生误导,当我们对这些成果进行学习、分析和检验时,有必要采取审慎的态度,从哲学的角度对现有成果的真理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教育与教学改革发展道路的合理性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反思,有必要对现有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思想、观点、理论和方法等成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出多视角的质疑,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其进行早期的理论分析与检验。

  对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反思和对大量现有教育与教学研究成果的分析,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办学属于科学的范畴,然而,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几百年来一直沿用经验方式而非科学方式办学。几百年来,大学一直都在向公众和社会传授、辐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但这种传授、辐射知识的方法现在看来却似乎并不科学,并且从未在任何一个学科建立学科人才培养的科学(理论)体系。虽然,经验办学也包含了科学的成分,但经验不一定科学,不能等同于科学办学。科学办学是对传统的办学模式和思维方式的挑战,尽管在认识上,人们不难理解:科学办学是经验办学的最高形式,经验办学应该成为科学办学的有益补充。

  迄今为止,高等教育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高等教育与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育思想、教育与教学理念受民族文化、社会环境、学术传统和文化价值观、基础教育模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没有统一的范式,大学的学科专业教育同样如此。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在民族文化、社会环境、学术传统、文化价值观和基础教育模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一基本的事实决定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不能直接照搬国外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必须立足本国的实际情况,从认识学科专业教育的一般规律入手,在整体把握学科专业教育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教育发展道路。中国的学科专业教育是寻求一种专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在学术水平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全面接轨的教学改革目标。纵观国内外高等教育,每一所高等学校长期以来实际上一直是沿用经验办学的方式进行办学,在学科专业教学方面主要采用外延发展模式进行教学,科学性不强。由于传统的高等教育理论没有为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内的诸多重要学科的办学提供一种科学理论指导,因此,作为一个有代表性的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学改革如何在实践中探索一条实现从经验办学转向科学办学,从外延发展模式转向内涵发展模式的道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高度深化带来高度分化,又相互交叉、融合、综合发展以综合为主的特点,各学科普遍出现加速发展的态势,这一基本的特点决定了高等教育按照一级学科进行人才培养是当今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代表国际高等教育和现代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国家中,美国设有69个学科专业,俄罗斯设有125个学科专业,而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前有近千个学科专业。显然,我们的高等教育理念落后,在追赶现代科学技术先进水平方面走了弯路。但是,就全国范围来看,由于各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不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存在多元化的特点,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理应向建设一个面向社会各行各业,分层次分类办学体系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于是,在建设这样一个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科基本的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建立学科人才培养科学体系是真正实现将高等教育纳入科学化发展轨道的必由之路。因为,如果有了这样一个体系和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每一所学校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就业预期,在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适当的变形,形成既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又能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走出一条科学办学的发展道路。

  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从1995年承担教育部计算机科学类专业面向21世纪教育与教学改革项目起,通过系统地探索、研究学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学的内在规律,建立起了一个一级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理论体系,并在师资和教材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准备。之后,我们系统地提出了"科学办学,内涵发展"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并着手在学校当前办学体制下,从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办学,内涵发展"的办学思想出发,基于学科人才培养的科学理论体系,稳步推进教育与教学改革,努力形成一级学科人才培养示范教学基地;同时,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逐步朝着全面建立学科人才培养科学体系的方向前进。我们在这样一场变革中,与学校管理的刚性规定配套,建立教学、科研、学术管理、文化建设、日常办学事务等方面工作的指导性意见,突出"学术至上,质量为本"的研究型大学文化价值观,在办学实践中有望逐步形成良好的大学文化传统和氛围,努力推进"依法管理,无为而治"的大学管理理念深入人心,以改革的姿态和深入细致的工作,推进人才培养工作走上新的台阶。厦门大学的教学改革实践是在常态下展开的,其改革本身并没有投入额外的经费,而是通过转变观念和改革运行机制就地实现了实质性的转型。实践证明,这样一种按照一级学科进行的办学实践,虽然困难,但基本可行,成本比较低,效率比较高,符合中国的国情。

  我们认为,除职业技术教育外,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大体上可以按照两个大类模式来进行培养:第一大类以培养未来从事学科发展的创新人才为主,厦门大学目前执行的CST模式基本上属于这一类;第二大类主要以培养未来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般性应用开发专门人才为主,包括从事跨学科应用的专门人才。这两大类人才培养工作方式一般仍应遵循一级学科的标准办学。第二大类人才培养模式中,既可以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门人才,也可以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后者在培养中可以在确保本学科专业核心基础、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允许学生在选修课程时,跨学科选修一组其他专业的必修和选修课程,构建跨学科知识组织结构,使之将来能够胜任跨学科工作的需要。显然,在这样一种构想下,即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比较薄弱,仍然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如果师资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学校应该减少或暂停专业招生,首先把师资配备好。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基础的跨学科符合型人才是当今社会各行各业急需的专门人才,大量培养这类高素质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不仅是社会的需要,而且在人才培养中符合中国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也有助于全社会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推动许多行业的产业升级。

  针对目前相当一部分学校师资队伍薄弱的情况,教育主管部门在科学办学指导思想的引领下,可以通过暑期高级研讨班、课程讲习班等,较大规模地开展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相信学科专业教育通过几年的努力,可以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近年来,中国社会正在向创新型社会全面转型,国家的强大,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需要研究型大学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建立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人才培养的科学体系,实现科学办学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以最初教育部教学改革项目为线索,在学校管理层、校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和广大师生的支持下,我们首先探索、创立了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理论体系。基于这样一种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理论体系,通过系统的科学实践,初步建立了一个体现科学办学思想,反映内涵发展要求的学科人才培养示范教学基地,初步建立起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体系,向着最终建立学科人才培养的科学体系迈进了一大步。

        (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厦门,361005,zzzhao@xmu.edu.cn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进京!985大学杰青副校长,履新教育部
· 本地唯一985,要去省会了!
· 厦门大学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
· 这些以人名命名的大学,你了解吗?
· 这一省唯一的985高校,要去省会了!
· 重构科研组织模式,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 厦门大学:用变换光学原理造出“人工黑洞”
· 厦门大学:如何做好学科交叉融合好文章
· 厦门大学科研人员实现水波单向传播
· 张荣同志任厦门大学党委书记 张宗益同志任校长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