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先启后 创新发展
──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第二届理事大会上的讲话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理事长 顾秉林
尊敬的吴启迪部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会第二届理事大会暨教学改革的研讨会。刚才,吴启迪副部长做了重要讲话,并且向我们第二届理事会的正、副理事长颁发了聘书。我想首先由衷地感谢上级领导和各位同仁对我的信任与厚爱,推举我担任第二届研究会的理事长。在此,我代表第二届理事会,向曲钦岳理事长及第一届理事会的各位同事,为研究会的创建、发展所做出的辛勤努力,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教育部和中国高教学会多年来对研究会工作的关心和指导,向教育部高教司、高教出版社和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中心等多年来对研究会工作的支持与帮助,表示诚挚的谢意!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成立至今,已经有八年的历史了。八年来,研究会作为全国性的高等学校教学研究学术团体,组织会员单位开展了大量活动,对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比如,研究会组织开展的“21世纪初中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这样一个大型课题的研究,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参与研究的学校有近300所,不但形成了一大批专著、论文等研究成果,并确实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和建立。我也曾经参加过研究会的一些活动,比如2005年在南京举办的首届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这是研究会参与创设的“大学基础课程系列报告论坛”之一,迄今这一系列论坛已成功举办了15次,包括70多位院士在内的8 000多位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参加。关于研究会过去的一些工作,研究会秘书处的同志将向大家做专门的报告,我在此不多叙述。下面,我想就研究会今后的工作,谈两点意见:
第一点就是要充分认识高校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围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开展好研究会的工作。
关于教学的重要性,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实际上是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件事情如果考察一下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历史的话,有一些国家是走过弯路的。比如像美国,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时专门反思了他们的高等教育。因为美国在七八十年代有了一批研究型的大学,当时有个误解以为研究型大学主要重点是放在研究和研究生的培养上,后来经过了几十年、十几年过去以后,他们又重新进行了反思。因为本科生的教育是极其重要的,本科生对于母校的认可度是最高的。当然,美国人研究它往往跟经济连在一起。他们后来发现那些好的大学得到的捐款,大部分是本科生从这学校毕业的。那么我们不仅仅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我们确实应该借鉴国外高等教育所经历的这些历史,这对我们国家是极其重要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的功能实际上是在不断扩展,除去教学这一个基本功能外,很多高校还要承担大量的科研任务,研究型大学已成为我们国家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同时我们知道大学还有社会服务的职能。尽管有了我们说的三大功能也好,四大功能也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这三项功能中,教学仍然是第一位的任务,人才培养永远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各类高校都要坚持把教学作为学校第一位的任务,校系领导都应在更加重视教学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安排最好的教师给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上课,让学术大师走上本科教学的讲台,使每位教师都能够把培养学生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这点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其实我们国家有个很特殊的情况,就是现在社会上比较浮躁,比较追求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而培养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我们考察一个学校好坏的时候,发现科研方面是很重要的方面,但从长远、从长周期来考虑,比如说三四十年前。我是清华大学来的,但三四十年前清华大学做了哪些科研工作可能人们已经忘记,但是,三四十年前培养的人,他们在社会的表现怎样,实际上是真正评价一个学校好坏的一个标准。所以说,我们使每位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刚才张晋峰副会长谈到,远清同志当年在学校当教务处长时,抓教授上讲台,抓名师上讲台起了很大的作用。我记得当时我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系主任,那时就要求所有教授都要给学生上课。杨振宁后来到清华物理系工作,他也带头给本科的一年级学生上课。社会上有人以为这个上课就是做一两次讲座,不是这个含义。他是真正扎扎实实讲一门课,从头到尾,一个学期的课。他跟学生接触,直接亲自讲课以后,深深感觉到了中国学生的情况,所以他能够发自肺腑地谈。为什么不管别人怎么批他,他都是坚持中国的本科生教育是全世界最好的,因为他有实实在在的经历。而一些根本没什么实在经历的,就到这儿来走马观花看一看的,他反而摸不准我们高等教育的脉搏。因为学校一直要求大家都要讲课,所以我无论是做系主任,还是做副校长、校长,也都要坚持给本科生上课。教师的科学研究也要与教学紧密结合,把前沿研究成果及时落实到教学中去,并通过吸收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高校要运用自身的资源积极为地方和企业的发展多做贡献,但社会服务要把握好度,社会服务的目的也是为人才培养做贡献,不能够因为社会服务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不能以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代价,而是要始终牢记“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
5月18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制定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这份指导我国教育事业今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当中指出:“切实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高校要把教学作为中心工作”。今年初,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我们教学研究会的工作,就要按照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所要求的那样,紧密围绕着质量工程的实施,加强教学研究,推动新一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促进高校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质量工程”的实施中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这是我想谈的第一点。
第二点是把创新作为研究会持续发展的灵魂和动力,使研究会的工作在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中,走上一个新台阶。
刚才启迪部长专门对我们的第二届研究会寄予了很多厚望,我想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教育部和启迪部长这样的厚望。大家知道,我们这个研究会正是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推进到实质性阶段,并且借教育部机构改革的机遇和东风,在1998年成立的。可以说,我们研究会是起于教改、兴于教改,改革和创新是研究会持续发展的灵魂和动力。
当前,随着“质量工程”的实施,高校教学改革实质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们要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发展,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发扬过去的好传统,针对当今的新问题,给研究会“研究、承办、服务”的工作定位赋予更新的更加丰富的涵义。
首先是“研究”两个字,我们是教学研究会,顾名思义,研究是我们学会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在这方面我们尤其要强调创新,要克服目前研究领域的不足。我们现在的研究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仔细分析,我们还有很大的不足。我想,主要的不足是在我们的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着选题趋同、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应该力求选题的前瞻性,方法的创新性,内容的探索性;应避免抽象的理论推演,空洞概念的描述,要深入实际,结合大众化教育发展阶段的新特点,开展校本研究、案例研究等等,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法、措施等,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前一段我看了一篇美国一位教育专家写的一篇文章,他为了写这篇文章,整整用了英文七十几页纸的篇幅在论述一个问题,就是大众化教育。在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过程中,应该总结什么问题。当时看后我很感慨,我觉得我们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按理来说,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阶段,这样的工作,应该是我们国内要很好研究的。当然,我知道很多研究工作者在做这方面研究,但像他那种从古到今、从世界各国的演变到可能发生的问题,都给你叙述得清清楚楚,这样的一个有份量的文章,我们有,但我们显得还是太少。现在国外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是叹为观止。最近这5年,我在清华每年接待外国大学校长的人数,大致在150~200位。他们来干什么?飞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就是要和中国大学的校长交流教学、人才培养改革方面的情况。当然,我们国内对高等教育一直有不同的声音,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每个家庭都有受教育者,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教育家,都有教育的发言权。但是作为一个有责任的教育工作者,这并不是一个人为的事情,要以事实为根据,要有前瞻性来发一些教学研究的文章,这是我和教学研究会所有的同志们应该认认真真来做的一件事。我们要组织力量,积极争取承担一些重要的研究课题,为国家主管部门推进教改实施、做出有关决策等,提供理论、政策方面的有力支持,为大众化教育发展阶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做出切实可行的贡献,这是在研究方面。
在“服务”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团结、凝聚广大会员,充分发挥好群众性学术研究团体的特殊作用。近年来,很多高校在重视教学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确实出了不少重视教学的有效措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积极探索,积累了不少新鲜经验。我们研究会要组织各个会员单位,认真挖掘、总结、凝炼、宣传这些经验与成就,使之在全国高校传播、推广。同时,要给全国的人民一个说法,我们高校飞速的发展究竟做得怎样,应该有个说法,这是在服务方面。
在“承办”方面,我们要与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中心、教育部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有关方面积极配合,继续办好“大学基础课程系列报告论坛”这个品牌活动,办好《中国大学教学》这本会刊,搭建多种高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公共交流、研讨平台。要加强研究会组织建设,完善和健全研究会的专门委员会,根据高等教育发展新的特点和需要,建立诸如“高职高专院校专门委员会”、“民办高校专门委员会”、“独立学院专门委员会”、“应用性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 以及有关学科专业委员会等。启迪部长跟我几次谈,应当把研究生的质量、研究生的问题也应当纳入到研究会的研究当中来,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加强大众化教育发展阶段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分类指导。
最后,我再次代表本届理事会,衷心期望研究会今后的工作继续得到教育部、中国高教学会等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指导,继续得到教育部高教司、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以及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中心、高教社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共同努力,开创研究会工作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