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07年第6期 > 工作简讯
第二届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成功举办
2007-06-18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字体大小:

  为紧密配合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进一步推进与深化教学改革,更好地满足广大高校机械类课程教师教学的实际需求,第二届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于2007年5月11—13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60多所高校,从事机械类课程教学的 550 多名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中国工程院院士阮雪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资深教授 Roger Mayne等机械学科知名专家,邓宗全、顾佩华、谭建荣等机械学科教学专家、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等,高等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张增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杨祥,原教育部课委会成员、机械教学领域的老前辈,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大部分委员等出席了会议。

  5月12日上午的大会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林忠钦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印杰代表学校致欢迎词。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增顺总编辑在致辞中指出,高教社联合相关单位已举办了10个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坛走进高校、走进院系、走进了教师的心中,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作了题为“教育、教学、课程、课堂教学”的精彩报告。Mayne教授介绍了纽约州立大学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调整课程体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案例;阮雪榆院士论述了机械工程数字化制造教育中的素质培植,他围绕着创新与继承、数字化制造中的部分关键技术、国际合作与自主提高,科研、产业与教学以及学科交叉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使与会课程老师认识到学科发展对机械类课程教学内容的深远影响。

  下午的大会报告分为两部分,分别由上海交通大学陈关龙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吴昌林教授主持。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邓宗全教授论述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与对策,他从机械制造发展的特点、我国机械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对欧美国家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体会以及哈工大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林忠钦教授结合上海交通大学的情况介绍了具有国际视野的机械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情况。汕头大学副校长顾佩华教授从管理者的角度谈“ 国内外机械工程课程案例分析与比较”。北京交通大学查建中教授就面向经济全球化的中国高等工科教育的战略思考?——产学合作与国际化问题做了报告。谭建荣、傅水根、焦永和、张春林、吴鹿鸣教授等针对制图、机械原理等不同课程的教学改革展开了论述,对从事具体课程教学工作的任课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5月13日,会议按照机械基础、制图、机械专业与金工分组进行研讨。与会代表围绕论坛的主题及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展开了深入的研讨。许多老师认为,报告论坛是一个交流、研讨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大平台。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和特色学校的教师针对机械类课程建设与教学展开充分的交流与研讨,共享经验、探讨问题,对提高机械类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大家认为,此次论坛上国外专家的报告以及国内专家对国内外机械工程课程的分析与比较内容很新颖,对各高校一线教师开展相关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大家希望将报告论坛办成机械学科领域规格较高的教学交流活动,为教学、学科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要的紧密结合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研讨平台,为振兴制造业背景下中国机械工程教育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第二届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降下了帷幕,新老朋友依依话别,相约第三届论坛的再聚首。

  (宋 晓  供稿)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