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05年第10期 > 研究报告
附件二 统计学专业教学规范(社会经济与管理类)
2005-10-31    

字体大小:

   一、业务培养目标和规格

 1.培养目标

    授经济学学士学位的统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复合型和应用型”社会经济与管理类高素质统计人才。其毕业生既能胜任企业和政府部门的统计业务,又能从事市场调查、经济预测、经济信息分析和其他经济管理工作。其中一部分,可进一步攻读更高一级的学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为本科专业,学生毕业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业务培养要求如下:

(1)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团体意识。

(2) 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现代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3) 有坚实的经济与管理的理论基础、较好的数学基础和外语水平。

(4)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有关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具有设计数据采集方案、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至少能熟练使用一种统计软件包。

(5) 具有较强的应用经济与管理理论和有关统计方法去处理和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包括进行市场调查、经济分析、经济预测和政策咨询的能力。

(6)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和一定的进行知识创新的能力。

     二、本专业的教学条件
  1.师资力量

    具有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带头人,承担本专业主要课程的任课教师不少于5人,高级职称不少于2人。

  2.教材

  选用的教材应基本符合教学大纲或专业规范。

  3.图书资料

  公共图书馆中有一定数量与专业有关的图书、刊物、资料、数字化资源和检索这些资源的工具。

  4.实验室

    本专业要有一定规模的安装有统计软件的计算机实验室,计算机(或终端)台数不得少于该专业的年平均招收人数。

  5.实习基地

  努力争取有较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

  6.主要参考指标

(1)学制4年,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可以适当调整为3~6年。

(2)总学分180~200学分左右,其中普通教育90~100学分,专业教育90~100学分。

      (3)学时与学分折算办法:16学时折算1学分;集中实践环节每周折算1学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学时学分的折算可自行调整。

     三、课程结构
 1.公共基础课:按教育部的统一规定。

    2.专业基础课: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除此以外,在管理学、金融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等课程中由各校自选1~2门。

    3.专业主干课:统计学导论、数理统计学、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抽样技术与应用、计量经济学、国民经济统计学,除此以外,在企业经营统计学、货币与金融统计学、证券投资分析等课程中,由各校根据自己的特色选开1~2门,其他未列入主干课的可作为专业选修课。

    4.专业选修课:选修课可分为方法与应用两大类,要求学生必须在两类课程中各修3门以上。选修课可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确定,不要求完全一致。方法类选修课主要有:非参数统计、贝叶斯统计、统计预测和决策、运筹学、探索性数据分析、统计计算、数据挖掘技术、SAS软件包应用、随机过程初步、统计专业英语等。应用类选修课主要有:保险精算、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人口统计专题、社会与科技统计专题、环境与资源统计专题、部门经济统计专题、市场调查和民意测验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考虑开设统计科研和调查专题课程,结合实际案例开展教学。

    5.其他选修课:其他选修课是为拓宽学生知识面而设置的课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今后拟研究方向去自由选修。

    四、其他教学环节
 其他教学环节包括军训、社会调查、统计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等。

    五、主要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1.公共基础课:按教育部的统一规定。

 2.专业基础课

(1)数学类基础课的内容按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3的要求。

(2)计算机类基础课的内容按计算机一级考试和二级考试的要求。

(3)      社会经济与管理类基础课(除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外的其他经济学与工商管理核心课程)的内容根据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规定。

        3.专业主干课

(1)       统计学导论(建议周学时3+1)[2]:主要内容包括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抽样分布、估计和检验、简单相关和回归分析、确定性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综合评价等。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统计学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和统计学的基本思想,掌握经济与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能够运用EXCEL软件进行基本的统计计算与分析。

(2)       数理统计学(建议周学时3):主要内容包括统计量及其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等。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比较严密的统计学的数学表达方式,培养统计学的数理思维,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建议周学时3+1):主要内容包括多元抽样分布、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有关软件包的应用。要求通过本门课程学习,掌握经济与管理中常用的多元统计方法,并能运用有关的统计软件包进行计算与分析。

(4)            时间序列分析(建议周学时2+1):主要内容包括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概念,平稳时间序列模型分析、非平稳时间序列模型分析、季节性时间序列模型分析等。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经济与管理中常用的随机时间序列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并能运用有关的统计软件包进行计算与分析。

(5)           抽样技术与应用(建议周学时2):主要内容包括抽样调查的意义和作用、抽样调查的一般程序、抽样误差与非抽样误差、纯随机抽样、分成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抽样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等。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经济与管理中常用的抽样调查方法和技术,了解抽样技术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6)           计量经济学(建议周学时3+1):主要内容包括单方程模型、联立方程模型、经济计量模型的应用、计量分析软件包等。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利用有关软件包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对实际经济问题进行定量分析。

(7)           国民经济统计学(建议周学时4):主要内容包括国民经济分类、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国际收支核算、国民帐户、价格统计、国民经济统计分析等。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与方法,了解反映国民经济基本数量关系的指标体系,能够利用有关指标和统计方法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

(8)           企业经营统计学(建议周学时3):主要内容包括产出统计、产品质量统计和质量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原材料、能源统计、固定资产统计、财务成本统计、经济效益统计、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企业经营综合统计分析等。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企业经营统计的理论与方法,了解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指标体系,能够利用有关指标和统计方法研究和分析企业经营中的各种问题。

(9)            证券投资分析(建议周学时3):主要内容包括证券市场概述、证券价格的基础分析、图形分析、技术指标分析、证券投资策略等。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证券投资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利用有关方法研究和分析证券价格变动的动向,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正确的投资策略。

(10)         货币金融统计学(建议周学时3):主要内容包括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基本范畴和核算准则、金融公司的分类、金融交易的分类、货币、信贷与债务统计、金融统计、金融监管统计、金融规划及货币与金融统计的综合运用。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与国民经济核算结合起来进行金融统计分析。

4.          专业选修课应当是对某些专门领域统计知识的介绍,或对主干课中已涉及的一些专题的进一步讨论,内容由各校自行决定。

5.       其他选修课的内容由各校自行决定。

                           

[1]为适应宽口径招生,把统计学导论和概率论两门课也作为数学专业的必修课。也可以将统计学导论课程的内容放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两门课中,从而把统计学导论、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合并成两门课程。

[2]前面为授课课时,后为上机课时。以下相同。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