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07年第3期 > 研究报告
高等学校应用化学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2007-03-07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字体大小:

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应用化学专业属于应用理科。应用化学的办学基本思想:根据学科和科技的发展,不仅实现化学与化工的衔接,而且与生命、医学、药物、能源、材料、环境、农学、信息等学科领域的交叉和渗透,发挥化学基础学科对相关学科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应用化学专业培养的学生既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又具有胜任在其他相关专业工作的知识和能力。应用化学专业既需要体现出各院校的多元化办学特色,又必须具备统一的专业要求。

评估项目 评估要素 评估等级标准 状态分值 评估等级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A级 B级 C级 A级 B 级 C级 D级
1 师资队伍 1.1 生师比 *专任教师数 折合学生数: 专任教师数≤15:1 [注1] 折合学生数:专任教师数≤18:1 折合学生数:专任教师数≤20:1 [注2] 2
1.2 师资队伍结构 *学历与年龄结构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80%,其中博士研究生及以上学位的教师≥50% 青年教师(≤35岁)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90%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50%,青年教师(≤35岁)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70%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30%,青年教师(≤35岁)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50% 2
职称结构 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70% 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40% 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30% 2
学缘结构 在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学习或工作一年以上的教师比例≥60% 在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学习或工作一年以上的教师比例≥40% 在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学习或工作一年以上的教师比例≥30% 1
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不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1/6(每2名兼职教师折算成1名全职教师) 兼职教师不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1/5(每2名兼职教师折算成1名全职教师) 兼职教师不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1/4(每2名兼职教师折算成1名全职教师) 1
1.3 教学队伍 *主讲教师 本科生课程中高级职称教师上课的比例≥70% 本科生课程中高级职称教师上课的比例≥50% 本科生课程中高级职称教师上课的比例≥30% 3
主讲教师中参加科研或教学研究比例≥80% 主讲教师中参加科研或教学研究比例≥60% 主讲教师中参加科研或教学研究比例≥50% 3
青年教师 有符合实际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包括化学实验训练),有鼓励青年教师担任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政策,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有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包括化学实验训练),有鼓励青年教师担任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政策,措施得力,效果较明显 有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包括化学实验训练),有鼓励青年教师担任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政策、措施 1
1.4 学科水平 学科 有高学历、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有高学历、较高水平学科带头人, 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有学科带头人,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2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 承担了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 承担了科研项目 2
科研成果 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教师年均公开发表SCI/EI收录的科研论文或获得授权专利不少于1篇(项) 有校级一等奖及以上科研成果;教师年均公开发表科研论文或获得授权、申请专利不少于1篇(项) 有科研成果,人年均公开发表科研论文不少于0.3篇 2
2 教学条件 2.1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 实验设备及实习基地设备能满足化学实验、基本化学工程训练和因材施教的实践教学要求,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0000元 实验设备及实习基地设备能基本满足化学实验、基本化学工程训练和因材施教的实践教学要求,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8000元 实验设备及实习基地设备能基本满足化学实验、基本化学工程训练和因材施教的实践教学要求,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5000元 2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500万元;当年新增仪器设备费≥50万元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200万元;当年新增仪器设备费≥10%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100万元;当年新增仪器设备费≥10% 1
2.2 实验室条件 *环境与设施 生均教学实验室使用面积≥4m2 生均教学实验室使用面积≥3m2 生均教学实验室使用面积≥2.5m2 1
实验室具有三废收集装置和处理措施,具有通风设备 实验室具有三废收集装置,具有通风设备 实验室基本符合环保要求 1
教学实验室的环境和设备达到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标准 教学实验室的环境和设备达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标准 教学实验室的环境和设备达到普通高校实验教学标准的要求 2
仪器设备维护 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账、物[注3]符合率达到100% 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账、物[注3]符合率≥90% 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账、物[注3]符合率≥80% 2
仪器设备完好率≥90% 仪器设备完好率≥80% 仪器设备完好率≥70% 2
年均维修维护费达到10万元 年均维修维护费达到仪器设备总值的2% 年均维修维护费达到仪器设备总值的1% 2
2.3 教学运行经费 *教学运行经费 生均年教学运行经费≥1000元 生均年教学运行经费≥800元 生均年教学运行经费≥500元 2
2.4 图书资料 *图书资源 生均专业图书量(含电子期刊)≥70册。年生均专业图书进书量≥3册(专业期刊每期按1册计算) 生均专业图书量(含电子期刊)≥60册。年生均专业图书进书量≥2册(专业期刊每期按1册计算) 生均专业图书量(含电子期刊)≥50册。年生均专业图书进书量≥2册(专业期刊每期按1册计算) 2
3 专业与课程建设 3.1 专业建设 思路 专业建设目标明确, 定位准确, 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有新意, 有特色 专业建设目标明确, 定位准确, 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专业建设目标明确, 定位准确, 基本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2
3.2 课程建设 方案及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建设方案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有明显的自身特色,有省部级及以上优秀课程 课程体系建设方案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有明显的自身特色 课程建设方案基本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3
3.3 教学质量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符合《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基本内容》,反映学科新进展 教学内容符合《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基本内容》,能够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基本符合《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基本内容》 3
3.4 教学质量 教材建设与选用 编写并出版优秀教材;获得省部级及以上优秀教材奖; 选用了符合教学基本内容要求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新教材、原版外文教材、优秀教材采用率≥70% 编写并出版教材;选用了符合教学基本内容要求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新教材、原版外文教材、优秀教材采用率≥50% 选用了符合教学基本内容要求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根据课程特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改革,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创新教育。采用多媒体授课课程比例≥80%,教学效果好 根据课程特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改革,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授课课程比例≥50%,教学效果良好 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改革 3
3.5 教学研究与成果 *教学研究与成果 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有鼓励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政策与措施,有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发表,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并推广应用 有教学研究项目,有鼓励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政策与措施,有教学论文发表,工作成效明显 有教学研究项目,有鼓励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政策和措施,有成效 3
4 实践教学 4.1 实验教学 *内 容 化学实验独立设课,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各类化学实验(不含毕业论文)总学时≥520学时 化学实验独立设课,各类化学实验(不含毕业论文)总学时≥520学时 各类化学实验(不含毕业论文)总学时≥520学时 3
实验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实验、提高型实验(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型实验三个层次,其中提高型和创新型实验至少占实验项目学时的40%(综合实验至少含两个二级学科的实验内容) 有基本、提高、创新三个层次的实验,其中提高和创新型实验至少占实验项目学时的20% 达到“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基本内容”的要求 2
教材 有自编的或选用正式出版的实验教材和有关教学参考书 有完整的实验教材 有教材 1
操作 基础课化学实验中基本实验操作1人1组,仪器实验每组人数≤2人 基础课化学实验中基本实验操作1人1组,仪器实验每组人数≤4人 基础课化学实验中基本实验操作1人1组 2
教育技术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取得良好效果 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有辅助实验教学方法 1
4.2 实验教学队伍 *师资 实验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高级职称的人员占总人数的60%以上 实验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高级职称的人员占总人数的50%以上 实验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高级职称的人员占总人数的40%以上 2
基础化学实验中每个教师指导学生≤18人,仪器实验和化工实验中每个教师指导学生≤12人 1
实验技术人员 每1.0万实验教学人时数配有1名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素质良好,队伍稳定。新增实验技术人员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每1.5万实验教学人时数配有1名实验技术人员。新增实验技术人员应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 每1.5万实验教学人时数配有1名实验技术人员 1
4.3 实验室开放 *实验室开放 实验室广泛开放,层次内容广,效果好 开放实验室,效果较好 开放实验室 2
4.4 毕业论文与实习 *实习基地 有满足教学需求的实习基地,提供一定的实习内容,采用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完成教学实习内容 有满足教学需求的实习基地,提供一定的实习内容 有本科生实习过程,提供一定的实习内容 2
*毕业论文与设计 毕业论文与设计选题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能达到综合训练的目标;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好;成绩分布合理 毕业论文与设计选题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能达到教学要求;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较好;成绩分布比较合理 毕业论文与设计选题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能达到教学要求;毕业设计与论文质量较好;成绩分布基本合理 2
有毕业论文管理的详细制度,严格执行,效果好;每名教师带毕业论文(设计)人数≤4人 有明确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执行比较规范;每名教师带毕业论文(设计)人数≤5人 有毕业论文管理制度;每名教师带毕业论文(设计)人数≤6人 2
5 教学管理 5.1 管理队伍 *结构与素质 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 (管理队伍包括教学副院长或副系主任,教学秘书等教学管理人员) 结构较合理,队伍稳定,素质较高,服务意识较强 结构基本合理,素质较高 1
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 研究与实践成果显著,研究成果对教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研究与实践成果是指教学管理调研或咨询报告,论文、专著等) 研究与实践成果较显著 鼓励教育研究,有一定数量的研究与实践成果 2
5.2 质量控制 *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 管理制度健全, 执行严格, 效果显著 管理制度较健全, 执行较严格, 效果较好 管理制度基本健全, 执行较严格, 效果明显 2
*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完善,合理, 执行严格 质量标准较完善, 执行严格 质量标准基本建立, 执行严格 2
*教学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科学,完善,运行有效,成果显著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目标的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评估、信息反馈、调控等环节)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运行有效,成果明显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初步形成, 执行情况较好 2
6 人才培养质量 6.1 学生能力 *基本理论与基本能力 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与素质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深入、系统地掌握了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强 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对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良好 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基本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能力实际水平合格 4
*创新能力 学生综合实验能力高,开放创新实验取得良好效果,积极参加科研活动,优秀学生有一定的创新成果。 学生综合实验能力较高,开放创新性实验取得较好效果 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6.2 学生素质 *综合素质 学生思想品德与文化素质总体情况好;学生的课外科技与文化活动活跃,参与面广,效果好;学生身心健康 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文化素质总体情况较好;学生的课外科技与文化活动比较活跃;学生身心健康 学生的行为符合规范要求;学生能参加各种课外科技与文化活动;学生身心较健康 3
6.3 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 毕业生质量调查总体反映好,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好,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声誉好,深受社会的欢迎;毕业生就业率高 毕业生质量调查总体反映较好,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声誉较好, 毕业生就业率较高 毕业生质量调查总体反映合格,有一定社会信誉 2
毕业生、在校生对本专业教学工作表示很满意 毕业生、在校生对本专业教学工作表示较满意 毕业生、在校生对本专业教学工作表示基本满意 2
6.4 人才培养特色 特色 毕业生在社会影响大,对社会发展贡献大 毕业生在社会有影响,对社会某一领域发展贡献大 毕业生得到社会认同,对社会某一领域发展有贡献 5

  注1: 折合学生总数 = 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硕士生数×1.5+博士生数×2+留学生数×3+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业余(夜大)大学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 。
  注2:新办化学(应用化学)专业最低教师数: 10+(折合学生数-120)÷60×3 (最低不少于10人)。
  注3:名称、型号、微机号(校内编号)、分类号(按教育部统一编号)。

  一、说明

  1.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高等学校本科应用化学专业的合格评估和等级评估。
  2.表内各项目要求提供近三年材料(教学成果奖近五年)。
  3.生均值以本专业学生折合数为分母。
  4.项目中所指教师、经费、设备等均为本专业范围以内。

  二、评估结果

  1.评估结果用等级状态表达式表示,即V = aA+bB+cC+Dd,其中A、B、C、D为等级权重,A=1, B=0.8, C=0.6, D=0;a为A级状态分值和,b为B级状态分值和,c为C级状态分值和,d为D级状态分值和,a+b+c+d=100。通过状态分值确定评价等级。
  2.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估要素带“*”的为核心要素。
  3.专业达到“优秀”必须同时符合下列4条标准:
  (1)评估要素中无D级;
  (2)评估核心要素必须为A级;
  (3)有特色要素;
  (4)V≥85 。
  4.专业达到良好必须同时符合以下2条:
  (1)评估核心要素必须为A、B级;
  (2)V≥70 。
  5. 专业达到合格必须同时符合以下2条:
  (1)评估核心要素无D级;
  (2)V≥60 。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