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于2007年10月26—28日在同济大学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质量工程”实施进程中的计算机课程改革与建设。来自全国300多所高校的500多位计算机专家和教师齐聚一堂,共享盛会。
出席本次会议的有:教育部吴启迪副部长,“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陈国良院士,同济大学李国强副校长,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杨祥,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指委、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指委、文科计算机基础教指委的领导。
论坛组委会主任陈国良院士在论坛开幕式的致辞中,阐述了举办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的意义和目的,并表示论坛组委会将与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中心、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有关学术组织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办好课程报告论坛,高度关注高校的教学改革,为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一个公共的交流平台。
教育部吴启迪副部长专程来到论坛,在闭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吴部长在讲话中全面介绍了“质量工程”的背景和基本情况,并对高校如何在“质量工程”实施进程中抓住机遇、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吴部长高度评价了 “大学基础课程系列报告论坛”,并且对本届论坛能够紧密结合“质量工程”的实施,进行计算机课程建设的研讨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第三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坛突出了在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背景下,计算机学科的特色专业建设与核心课程建设;强化了计算机实验环境建设、工程实践以及实验教学的探索;研讨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围绕计算机专业的发展与课程建设,大会安排了丰富的交流报告。
应邀到会的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计算机学会前主席,美国伊利诺依大学华云生教授带来了“美国ABET对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工程教育的要求”的报告。华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ABET(美国工程及技术教育认证委员会)的相关工作。ABET组织同行按照相关的教学基本要求对大学工程学科进行评审。评审标准强调学生具体学到什么东西,而不是注重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讲过什么东西。另外,评审注重的是教育的目的,注重学生毕业后能够做什么事情。由于国内正在开展专业认证工作,计算机专业成为第一批试点专业,因此,华教授的报告就有了非常强的现实参考价值。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梅宏教授和英国伯明翰大学姚新教授分别介绍北京大学计算机学科教学改革方面的实践和英国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情况。这两个报告从不同的视角提供了对信息科学技术学科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
北京工业大学蒋宗礼教授结合教育部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近期工作,从科学办学的角度提出,应实现办学定位从供给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的转变,通过强调办学目标的合理性与实施的有效性,引导理性办学。在深入研究社会需求及学科、专业发展的基础上,科学地规划学科、专业建设,促进专业办学从经验走向科学。
围绕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是大会交流的另一个重点。西安交通大学冯博琴教授在报告中回顾了我国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历程,着重论述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教育部“质量工程”精神指导下,如何抓住机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全面提高学生计算机能力和素质的深层思考。
同济大学龚沛曾教授则结合上海三校联合,连续三轮承担教育部重大教改项目的实际工作,总结了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的经验,为持续提高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水平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经验。
本届论坛的内容丰富,共有7个大会报告、5个分会场专题报告、2个分会场专题讨论(Panels)、张贴论文交流等,发动和邀请的会议报告人、报告主持人、Panels主持人等共80余人,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得到了与会专家和教师们的高度评价。(论坛秘书处 刘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