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07年第12期 > 工作简讯
2007年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
2007-12-11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字体大小:

  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于2007年8月16日在西安理工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主任委员吴澄院士,副主任委员申功璋、田作华、薛安克、韩九强以及教指委委员共计33人。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吴爱华副处长、西安理工大学校长刘丁教授、有关教指委联络员出席了会议。

  吴澄院士致开幕词,指出了本次会议的主要目标与任务;吴爱华同志作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报告。

  根据会议议程,全体与会者听取了申功璋教授 “关于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发展战略研究(2006-2010)若干问题”报告,课题组组长田作华教授“自动化专业指导性规范的制定思路与计划”报告及高教司理工处7月19日会议精神,吴晓蓓教授“自动化专业专业评估研究与实践项目的工作思路和计划”报告,韩九强教授“工程应用型自动化专业教材建设思路与计划”报告,以及王雄教授“教指委其他工作情况汇报”。

  会议对上述报告和汇报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取得如下共识:

  (1)全体与会者认为,“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发展战略研究”课题一定要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学科发展的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要做好顶层设计。分委员会一定要认真参与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专业教指委组织的“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本项工作仍由申功璋教授负责。

  (2)要认真做好新一轮“自动化专业指导性规范研制”工作,研制指导性专业规范是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切入点,研制专业规范要研究本专业教学内容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指导性专业规范是国家教学质量标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国家对本科教学质量的最低要求,主要规定本科学生应该学习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应用。不同层次的学校在这个最低要求基础上增加不同层次的要求。研制指导性专业规范应遵循教育部高教司提出的以下原则:

  ①要遵循多样化与规范性相统一的原则,没有规范,不利于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统得过死,又不利于各校办出特色和多样化人才培养。

  ②要循序拓宽专业口径的原则,对专业设置或专业口径不合理的专业,要先研究专业调整,再研制专业规范。

  ③要遵循规范内容最小化的原则,尽量降低学时学分,最好能够提出一个学时或学分的控制范围,给学生自主学习留出空间,给高校教学改革留出空间。

  ④要遵循核心内容最低标准的原则,标准过低不利于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水平,标准过高不利于分类指导。

  本项工作仍然由田作华教授和薛安克教授负责。

  (3)要认真做好自动化专业质量评估标准的制订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展评估工作。大家认为,专业评估的重点应该是与专业教育相关的内容,在内容上与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要有所区别,内容和侧重点应该不同,二者应形成良好的互补。专业评估重点应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专业的定位,主要包括:总体目标、专业类型、层次、人才类型以及服务面向等的定位。二是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与专业定位相匹配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设置的专业方向、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要求掌握的程度。三是师资队伍,与专业定位、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师资队伍,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四是教学条件。主要是实验室建设,规模、设备、开放以及实验内容等,另外,选用的教材也是教学条件的重要内容。五是毕业生。所培养学生的就业率、就业面向、就业层次等,还应包括社会对学生的反映。

  本项工作仍由吴晓蓓教授负责。

  (4)进一步开展自动化专业教材建设。会议认为,要加快对工程应用型课程体系及其知识内容的立项研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工程应用型教材编写与出版规划。本项工作由韩九强教授负责,并邀请萧德云教授担任教材委员会的副主任。

  (5)要继续组织好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邀请赛,继续组织并指导飞思卡尔嵌入式系统示范实验室建设。为推进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届分教指委与飞思卡尔公司合作,每年举办一次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要力争将“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列入教育部“质量工程”支持的全国大学生十大赛事之一。要做好“飞思卡尔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示范性教学实验室”建设的经验交流,推进该项示范性教学实验室的建设。本项工作主要由王雄教授负责。

  (6)继续组织师资培训和信息交流等工作。组织本专业精品课的推荐和国家级精品课主讲教师的培训,加强国家级精品课的信息交流。

  作为本次工作会议重要内容之一,全体委员参加了由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联合自动化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校工业自动化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系统仿真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一起主办的“2007全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本次年会的主题是“自动化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20多所高校的近300名代表。《2007全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共录用了187篇内容丰富的论文。

  年会上,吴爱华副处长做了 “高等理工教育的继承与创新”的报告、吴澄院士做了“积极探讨并推动自动化专业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报告、柴天佑院士做了“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的报告、李伯虎院士做了“突出航空航天特色,努力建设北航自动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报告、西安理工大学校长做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完全学分制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北京联合大学孙建京教授做了“应用型大学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张晓华教授做了“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与教材建设中的几点经验”的报告、中国西电集团总经理张雅林做了“加强创新型自动化人才培养,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提供人力资本原动力”的报告。大会报告后,分五个分会场进行了分组讨论和宣读论文。会议评选出了优秀论文。

  在闭幕式会议上,吴澄院士为大会做了总结报告,内容要点如下:

  (1)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自动化人才是自动化专业最主要的历史责任。

  现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进行科研和教育的最好时期,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社会地位有很大的提高。处在这么一个好的时期,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培养国家急需的创新型自动化人才上,把我们的专业教学改革搞好。至于与国际接轨问题,我们要用积极态度去对待,把它变成促进我们专业发展的好事。

  (2)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

  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我国大学教育中也是存在的。中国学生“基本功好,书本知识好,考试成绩好”,而西方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好,动手能力好,创新能力好”。两种“三好”的不同,从某个角度反映了我们在人才培养上还有缺陷。

  为什么要提开阔思路呢?我们的知识结构、课程结构基本上是“金字塔”式的。我们可能要从培养人才的全面角度,从系统角度来加深我们专业的教学改革。

  (3)自动化专业定位问题。

  定位问题还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学校要发展,总要给自己提出新的要求。但是定位问题首先是满足社会需求的问题。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并不完全局限于研究水平如何,而是看对社会、国家、民族的贡献如何。需要指出的是,根据社会需要和当前我国高校的实际状况,作为全局性的宏观管理、指导措施,分类指导办专业是完全必要的,但不是按“类”来制定雷同的培养模式,关键是如何“因材施教”?所谓“研究主导型”专业,也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学术性”人才,“应用技术主导型”也并不是要所有学生忽视理论只搞应用。差别是比例不同、培养出来的学生擅长不同。

  (4)“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落实完全学分制。

  教学相长。但从培养人的角度说,应该以学生为本,是培养人,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要围绕学生需要来进行。我们与西方大学的重要差距之一是在培养环节上,雷同出不了创新性人才。

  (5)工程应用型教材出版问题。

  教材问题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我们希望教材的编写出版能做到有序。市场开始无序,但随着品牌教材的出现,逐渐走向有序。我们准备出一套面向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与已经或将要出版的53种教材互补。我们希望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长期从事教学,了解需求的有经验的老师参加到教材编写中来。各个学校可以编写满足行业或特定需要的特色教材。

  (6)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工程能力的培养。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工程能力的培养,是这次会议大家关心的问题。国内外经验表明,基于工程的教学、基于综合性问题的教学是成功的,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收到更好的效果。智能汽车大赛的着眼点不只是结果,而是过程。正是这个过程可以启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希望更多的学校参加进来。(清华大学  王雄)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