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中国大学教学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基本问题探讨
2014-04-08    《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第12期

字体大小: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基本问题探讨

夏锦文

  摘  要:卓越法律人才是高层次法律人才,是“法律家”而非一般意义上的“法律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目标定位,应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职业教育为重点;卓越法律人才的教育培养,应以“复合型、国际化、能力强、技能优、情怀深”为基本标准,改革和完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建设卓越的“双师型”法学师资队伍,不断深化法学教学改革,强化法律实践环节,实现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制度和机制创新。

  关键词: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体系;制度创新

  随着《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正式颁布实施,培养卓越法律人才已成为法律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努力探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深入考察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目标定位、基本标准和培养体系等问题,对于全面提高大学法科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法律人才,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目标定位

  关于法学教育的目标属性问题,法学界有四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认为法学教育是素质教育,二是认为法学教育是法律职业教育,三是认为法学教育是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的教育,四是认为法学教育是精英教育[1]。而《卓越计划》明确指出,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为重点”[2],这实际上是着重强调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要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功能。

  卓越法律人才的教育培养,应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目前我国的法科学生是从高中阶段直接招生,这种招生制度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这样就需要通过本科阶段的素质教育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而且法学本科毕业后,有较大比例的学生并不进入法律职业领域工作,而是从事其他行业,这样也需要学生对不同学科的知识都有所了解和掌握。当然,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过程中,各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传统和学科特色,在通识教育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之间确定合理的比例,办出特色,避免千校一面。

  更为重要的是,法律关系的多样化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对卓越法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与具体操作能力的法律专门人才,而且要培养大量的社会不同领域的治国之才和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必须对人类和社会生活拥有广泛而成熟的知识和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具有多样化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造性的法律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具有彻底的服务精神和民主责任意识。这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只能通过素质教育过程才能实现。

  卓越法律人才的教育培养,应以职业教育为重点。当前,我国法学教育饱受诟病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不足”[3],不能较好地适应法律职业的需要。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社会对法律职业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化训练,让学生掌握法律职业所需的特定知识技能和执业经验,形成法律职业共同体同质的思维方式和推理方式,秉承独立的法律职业传统与原则。如果法律职业者缺乏这种职业训练,就如同缺乏临床实践经验的外科医生不可能高明一样,不会了解其所服务的社会,不懂得社会是如何运转、法律是如何被操作和起作用的,这样,他就不会胜任未来的司法工作[4]。

  其实,处于基础地位的素质教育和重点要加强的职业教育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是不可偏废,互相协调、共生一体,共同构成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目标模式体系。实际上,在现代法学教育理念上,并不存在纯粹的素质教育,也不存在纯粹的职业教育,以职业教育为传统的国家吸收了素质教育的合理因素,以素质教育为传统的国家也吸收了职业教育的合理因素,因而呈现出混合发展的一体化模式。[5]“精英教育说”也是在强调“理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完美结合”,要求“法学精英人才既要系统掌握法学理论,具有较强的法学专业理论素养,又要精通法律职业技能,具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伦理和服务社会的精神”[6]。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卓越涉外法律人才专门化培养模式探析
· 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推进会举行
·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启动 共建培养基地
· 清华大学设立高额奖学金培养高端涉外法律人才
· 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启动
· 人才与教育: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关键
· 旋天颖 黄伟:大学本科新生研讨课的经验与分析
· 审核评估范围结构及内涵解析
· 积极发挥教指委作用 提高化工高等教育质量
· 陈国恩:文学类公选课的教学原则之管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