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关于专家进校考察
审核评估专家进校考察是审核评估(外部审核)的最重要的环节,是确定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完整性与有效性的关键,也是撰写《审核评估报告》的主要信息来源。专家进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学校在自评报告中所阐述的办学目标、学校教学状态描述、围绕各审核主题和审核重点所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效等是否充分、客观;通过第一手的考察取证、面对面的沟通以及亲身体验,获得更多有关学校本科教学的实际状况的信息;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质量目标的适合性与可信性,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活动、过程与结果是否符合要求,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专家进校考察的工作流程包括:专家进校预备会、与学校见面会、现场考察、专家组工作交流和专家评估意见反馈会等。考察时间为4天,一般安排在周一至周四。专家组成员一般应在正式考察前一天下午抵达参评学校,当天晚上召开专家进校考察预备会,会议内容一般包括:专家组组长介绍基本情况,提出工作要求;专家组成员交流对学校自评报告、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的审阅意见,主要存在的问题,拟考察的重点等:讨论专家组考察计划,讨论组长提出的分工,讨论专家组成员的考察计划;确定考察第一天各位专家的工作内容等。进校考察第一天上午,召开专家组与学校见面会,由专家组组长主持会议,介绍专家组进校考察的工作任务、工作方法,整体考察工作安排等,学校方面可以就自评报告未反映的或未反映清楚的情况作简要补充说明。进校考察第一天至第三天,各位专家按照各自的考察计划,针对自己所承担的主题和重点,自主选择考察的方式,逐项开展考察工作。由专家组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集体考察。专家组可根据需要适时召开专家组内部会,沟通、交流评估考察中的信息,研究考察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考察计划。专家组内部会一般安排安排在晚上。进校考察第四天下午,召开专家个人意见反馈会,主要交流专家个人认为学校应该改进的问题以及建议,时间控制在3小时之内。
专家进校考察方式包括访谈、听课、座谈、查阅材料、实地考察等。访谈主要目的是印证专家的判断和疑问,所以一定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应事先做好资料、情况、问题等准备,精心挑选访谈对象,应包括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学科带头人、院系领导、教师和学生等不同人群。访谈过程中坚持平等对话,防止高高在上的审问式姿态,对需了解的问题要进行深入讨论。专家听课可选择不同类型的课程,如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验课、专业课、双语教学课、精品课等;不同类型教师,如:老、中、青教师,教授、副教授、讲师等,有选择地进行。着重考察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气等。应根据需要召开学生座谈会、青年教师座谈会、专业负责人座谈会、教学管理人员座谈会、校友座谈会、用人单位座谈会等。专家在召开座谈会之前,应确定座谈的主题,预设要达到的目的,并在座谈中引导大家围绕主题交流讨论。查阅材料包括抽查学生试卷、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实习报告(实习手册)以及学校提供的评估支撑材料等。对学生试卷的抽查主要看教师的命题质量、卷面质量和教师的评阅质量等。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考察主要看共性的优点和不足。包括从开题、立论、资料收集、方案比较、调查、实验、总结、结论,以及论文或设计的质量监控措施是否符合学校要求,执行是否严格,是否存在突出问题等。教学设施的考察重点是教室、计算机房、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语音室、图书馆、体育场、校园网等,还可以考察学校的食堂、宿舍等服务设施。
4. 关于评估报告撰写
审核评估报告是对审核评估结果的客观反映。它的撰写对审核评估至关重要,审核评估的价值及可信度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审核评估报告反映出来的。
审核评估报告一般包括三部分:概述、总体评价和结果描述。概述主要包括学校概况和评估概况。学校概况一般简要介绍学校的发展历史、院系设置、学科门类、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研以及国际交流等情况。评估概况一般简要说明专家组校外审阅学校自评报告情况和进校考察所开展的主要工作情况。总体评价包括三部分:值得赞扬的方面、建议改进的方面和必须整改的方面。值得赞扬的方面是学校在该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与特色,可供其他高校学习与借鉴;建议改进的方面是学校在该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轻微不合格),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改进,否则会影响进行质量;必须整改的方面是学校在该方面存在明显缺陷(严重不合格),需要立即整改消除缺陷,否则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结果描述部分要围绕6个审核项目的24个审核要素,分别用详实的事实逐一描述: 学校的目标是什么,是否合理?学校是如何做的,是否正确?学校这么做的效果如何,如何证明?学校的目标与做法还存在什么问题,原因何在?学校还应如何改进?等等。
评估报告要针对性要强,分析要透彻。尤其是对于问题的提出要有足够的证据,以便于学校整改。评估报告既要简洁,又要保证提供足够的细节和事实,以便于专业人员、非专业人员能够阅读理解。
三、结束语
教育部9号文对新一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从制度上进行了顶层设计,将院校评估分为两大类,对通过首轮评估和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的高校实施审核评估,是最科学合理的选择。审核评估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反映了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审核范围,是审核评估方案设计的重点;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学校自我评估、专家进校考察以及审核评估报告撰写,是审核评估方案实施的重点。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些重点,是做好审核评估工作的关键。采用审核模式进行评估,对我国本科教学评估来说尚属首次,需要不断总结完善。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教育部的统一领导、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分工负责、各评估机构的共同努力和各参评高校的主动配合下,必将达到预期目标,取得巨大成功。
(李志义,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
(本文原载于《中国大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