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活动汇总 > 大型活动 > 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天津落下帷幕
2009-06-30    中国教育网 黄卓

字体大小:

  专题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中国教育网天津6月30日讯(记者 黄卓)30日上午10点,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式在天津大礼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教育部部长周济,天津市市长黄兴国等出席了闭幕式。

  周济在讲话中首先代表大赛组委会向参加大赛的学生、教师以及裁判员、行业企业代表和全体工作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周济说,这次大赛充分展示了职业院校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和精湛技能,全体参赛选手本着“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提高”的精神,赛出了好思想、好风格,取得了好成绩。他强调说,定期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立“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国家有大赛”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序列,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局面,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是我国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培养选拔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的教育新品牌。对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宣传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社会风尚,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周济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高度重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去年出席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今年6月26日又莅临天津视察比赛情况,对竞赛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进一步办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提出了明确要求。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论在参赛规模、制度建设、赛场条件,还是在竞赛组织、竞赛水平、赛事影响等方面,比往届都有了新的提高。我们要认真总结大赛经验,精心筹划,周密实施,确保一年比一年办得更好,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真正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助推器。

  周济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重大突破,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全面提高质量的发展新阶段。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扎实工作,大力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据了解,本届大赛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次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设立12个专业大类35个竞赛项目,来自全国3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的2951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参赛和观摩人员超过了万人。有上百万职业院校学生在各省市参加了预赛。

  据悉,大赛共决出一等奖220名,二等奖426名,三等奖640名,优秀奖668名。此外,大赛组委会还评审出优秀指导教师奖278个、中职组团体奖9个、优秀组织奖37个、企业贡献奖13个。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林宇:职业院校别总盯着升本
· 三年培养万余名高技能人才 这所职业院校有绝招
·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年度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答记者问
· 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在山东济南举办
· 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在济南举办
·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
· 职业院校有线无线一体化改造实践
·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阳光廉洁办赛规定》的通知
· 北京:职业院校为什么吃香了?
· 山东确定九个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项目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1994-2025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