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人民日报社论:面向基层 建功立业
2005-07-05    

字体大小: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意见》的制定和下发,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青年学生的爱护和关心。落实《意见》,对于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促进青年人才健康成长、建功立业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有力手段。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在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特别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各地区、各部门在整体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通过完善就业市场机制,增加就业岗位,广开就业门路,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服务水平,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上健康发展。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我们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热情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整个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意见》从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完善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等方面,提出了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切实加强对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意见》所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高校毕业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市场在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中处于主导地位。要尽快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完善到基层、到西部、到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社会保障机制,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规范企业的用人行为,解决户籍、人事档案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消除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各种障碍。要加大政府对高校毕业生资源的宏观调控力度,继续完善人才流动的配套政策,疏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进一步增强基层对毕业生的吸引力。

  好儿女志在四方。面向基层,建功立业,是当代青年人应有的志向和抱负。党和国家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既着眼于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更着眼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毕业生思想敏锐、朝气蓬勃,有知识,有文化,正值创业的大好时期。广大基层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服务人民、报效祖国、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实践证明,只有把个人追求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广大高校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择业观,勇于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