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湖北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获贷人数全国第一
2005-10-09    记者 田豆豆

字体大小:

  武汉10月9日电  近日,湖北省政府宣布,从10月起,该省各市州、国有企业和省直部门所办的37所高校将全部列入国家助学贷款范围,10月底之前,这些高校的2.3万名贫困生将获得1.6亿元贷款。从此,湖北省实现了公办高校(包括民办公助院校)国家助学贷款全覆盖。今年该省总共发放助学贷款额6.5亿元,受益学生达13.7万人,占贫困生人数的75%以上。该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姜旭萍说,湖北省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人数及贫困生获贷率已位居全国第一。

  据悉,湖北省高校在校生人数90余万,居全国第三,中部第一;其中家庭困难的学生约占20%,特困生占10%左右,贫困生人数居全国前列。从前,全省只有8所部属高校、41所省属高校列入了国家助学贷款范围。

  湖北省副省长阮成发说:“我省的助学贷款工作存在结构性问题:就是中央和省属高校的工作做得很好,但市州、企业、部门所办高校工作进展缓慢,有的基本上没开展。部分是因为银行的积极性问题。现在有银行愿意积极承担这一社会责任了,今年我们要让助学贷款覆盖到每一个有需要的大学生!”

  这37所高校的助学贷款业务由中国建设银行湖北分行承办。针对其贷款风险较高的问题,湖北省将它们的风险补偿金的比例从中央和省属高校的10%提高到15%。按照分级负担、省财政适当补助的原则,市州所属高校风险补偿金由学校、市州财政、省财政各承担5%;为了不增加地方财政负担,办在武汉市以外的省直部门及国有企业所属高校风险补偿金由学校承担5%,省财政承担10%;办在武汉市的省直部门及国有企业所属高校的风险补偿金则由学校和省财政各承担7.5%。为此,湖北省财政将拨款1500多万元用于支付风险补偿金和政府贴息。

  姜旭萍说:“对这批高校的助学贷款政策强调了高校的责任,因此我们探索了一套针对学校的监督、激励机制。”湖北省要求,当贷款实际违约额高于风险补偿金数额时,先用风险补偿金补偿,不足部分由高校承担60%,经办银行承担40%;当贷款实际违约额低于风险补偿金数额时,将补偿实际违约金后的余额全部返还给高校进行奖励。湖北省教育厅还对高校完成助学工作情况建立考核细则,根据高校是否完成年初划定的助学贷款任务,是否成立负责该工作的专门机构、配备人员是否达到1:2500的师生比例、是否将学费的10%用于资助贫困生等“打分”,分高者给予奖励,分低者通报批评。去年,由于湖北省教育厅助学贷款工作成绩突出,财政部、教育部对其发放了36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该厅已将其全部用于奖励高校,成绩最优的高校获得了200多万元的奖金。黄冈师范学院、三峡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成绩单”上名列前茅。今年,该厅将把这一政策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全部公办高校。

  近两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两次把解决好贫困生就学问题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向全省人民承诺要办好的实事之一。省政府5次专门召开会议,协调金融机构和教育、财政、税务等部门,构建扶贫助学体系。目前该省已逐渐形成了“奖、贷、助、补、减、绿色通道”为一体、较为完善的贫困生助学体系。今年上半年该省已通过多种形式援助高校贫困生17.5万人。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湖北高校无一贫困生辍学
· 湖北高校学生欠缴学费三亿元
· 湖北开始认定教师资格
· 见义勇为身中七刀 湖北高三学生壮烈牺牲
· 湖北启动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医疗保障试点
· 湖北为高校贫困新生购买医疗保险
· 湖北数千考生收到假录取通知书
· 湖北“334”工程使未成年人受益
· 湖北:广大教师投身学郑琦铸师魂活动
· 湖北10年筹措教育资金150亿元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