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北京科大:企业化管理进高校
2002-01-08    陈焱

字体大小:

    走在北京科技大学新办公楼内,每间办公室的门上都贴有“如办公事,不用敲门,您请进”的字样,采访中,记者发现如今的高校人事改革内容许多与企业管理模式有相同或相近之处。而该校人事处处长王维才教授认为:早该如此,管理在哪儿都一样,人事部门更要转变角色,服务好老板和客户。这是日前记者在北科大听到和看见到的新鲜事。原来这是北京科技大学正在实施的新一轮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学科梯队”建设打破“身份管理”模式

  据介绍,该校此次人事改革是继1999年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明确了学科梯队建设的目标,“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合同管理”等内容成为此次改革过程中的指导思想。之所以提出建立“学科梯队”的管理模式,王处长解释说:“长期以来制约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原因是学科梯队结构不合理,很多教授是孤军奋战,形不成团队和梯队,难以承担大的项目,出大的成果,更谈不上提高教育水平。因此,组建学科梯队,按学科梯队设岗,聘任就成为学校人事分配改革的核心,在改革中,明确提出按学科设岗,高水平的学科在岗位津贴上给予倾斜,同时,各学院根据学科的特点,提出学科梯队的设想,报学校学术委员会审定。通过论证,全校共设学科梯队143个,每个学科梯队确定了梯队负责人。梯队负责人采用答辩的形式竞争上岗,并在聘任合同中明确上岗后的承诺。”

  此次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突出的两条措施为:1.科学论证,按需设岗。2.突出重点,分类管理。岗位津贴方案的确定分为教师系列岗位:首席教授、主讲教授,责任研究员,骨干教师、一般教师等,校内岗位津贴共分11级,最高6万元/年(院士),最低0.5万元/年。

  谈到改革体会,王维才认为:在目前的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下,学科梯队已成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中的一个最活跃、最有效的单元。淡化了身份,强化了激励机制,改革发挥了收入的导向作用,实行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政策,让一流人才创造一流业绩得到一流报酬。

  ■让教授老板和教师客户都满意,人事部门要做好服务工作

  “过去大家理解人事部门是管理部门,因为手中有一些权力,其实人事部门只是一个服务部门,合理的叫法应该称人力资源部,权归我管,为人服务的事我来做,在高校教授就是老板,让老板高兴又要让客户满意,人事部门要发挥协调的作用。留住人才的方法有很多:待遇留人、感情留人都对,好的机制会更直接地让人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所以我们要改革。人事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改革,扶上马还要走一程,教授不是身份而是岗位,评完教授还要干,而且要干好,人事改革最终是要提高教学,让学生受益。”

  事实上,任何一项改革都会伴随着不小的阵痛。王处长和记者聊天说:有的熟人干脆就推门而进,张口指责;也有的人背后嘀咕,“但毕竟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欢迎。教授是老板,是梯队的负责人,以前的培养模式是进学校就要当教授,给别人当配角是不甘心的,有些人其实没有很好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在低水平上做重复的劳动,教授多了,不是合力,而是分力,影响了学校的发展,也影响了教学水平。”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北京科大:联合办学取得新进展
· 北京科大:企业化管理进高校
· 北京科大:学生工作有了“听证会”
· 北京科大:院士肖像展现校园
· 2003年中国大学排行出炉
· 2002年大学校园六大阅读时尚
· 江西:考生自带档案去上大学
· 重庆大学:自主选拔宁缺毋滥
· 重庆大学坚持标准 中国科大严格选拔
· 一流大学建设需要全社会关注支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