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月28日电(记者杨金志刘军仇逸)
对于苏州籍的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98级学生施珑来说,1月19日是个重要的日子,因为有两家很不错的公司都要他来面试。记者跟随他跑了一天,亲历了他求职的一天。
上午10点半是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复试面试,施珑9点钟就出门了。“每次面试我都在两个小时前开始换衣服,提前一个半小时出门,保证能在面试前半个小时到达地点。
去得早是为了熟悉面试地点的环境和室内温度。”施珑说。坐在出租车里的他,身穿浅色毛料西服,领带挺括,皮鞋锃亮,身边放着一只黑色公文包,大衣搭在手上。
已经参加了三四次面试的施珑,在波士顿公司等候面试时看到了一些熟悉的面孔,他们中有自己的校友,也有交通大学、上海财大的学生。“学我们这个专业的,上海就数这几个学校口碑最好,人家一般也比较重视。”施珑说。
面试考官有两位,一个是加拿大人,一个是中国人,他们让施珑用英语解析一个案例。经过数次求职洗礼的施珑沉稳有加,顺利度过了半个小时的面试。
从波士顿公司出来已是中午12点钟,饭也顾不上吃的施珑开始往学校赶。下午4点钟,毕马威咨询公司的首轮面试还在等着他。毕马威公司没有让他做案例分析,而是从他简历上的内容开始聊起:在什么地方实习过,有什么经验和教训,对行业的认识如何,做过什么社会工作,诸如此类。有趣的是,他们让施珑作自我介绍,又不让他重复简历上的内容,“不要讲做过的事,说说自己的性格”。
一天两个面试,施珑说挺紧张的。有一次也是一天两个面试,第一个面试完了,另一个还有几个小时才开始,回学校也不是,不回也不是,大冷的天,只好在街上徘徊了。
5点多钟,面试完毕的施珑回到寝室。刚刚还是一身西装、正襟危坐,几分钟后记者已经看到了另一个施珑:
圆领毛衣外面罩着休闲服,蓝色的牛仔裤,脚蹬运动鞋。
他小心地把一套“行头”挂起来。扬头一看,这间寝室的晾衣绳上挂着整整一排西装。
换完衣服,天色已完全黑下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