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教育在帮助孩子怎样选择方面做得不够
2002-03-21    记者 原春琳整理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史静寰

字体大小:

  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与大学生有关的新闻时见于报端。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的“伤熊事件”;浙江大学计算机系学生陈某,因与家里闹翻,家里不再给他钱。他就从校团委办公室偷窃53张信用卡及密码条,透支得款27900元;今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学生马晓明,因4门功课不及格被学校劝退,因为觉得无法向家人交待,竟然打算杀死父母和奶奶后自杀,马的奶奶和父亲不幸身亡;数天前,北京一高校学生马忠义,携带仿真枪、匕首、胶带等,潜入本校女生宿舍楼。将两名女生捆绑,用不干胶粘住她们的嘴,以杀人、引爆炸弹相威胁将两人控制,并索要钱财。

  一系列耸人听闻的事件,都发生在大学生———这些人们印象中的高素质人群身上。这些做出如此极端行为的学生,走到今天这一步,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原因和家庭背景,但是,还有一个不得不问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有没有缺课?

  就此,我们邀请一些教育界人士谈了自己的看法。

  ——编者   

  从这些事件来看,其背后有许多因素与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相关。

  比如天津的马晓明,表面上看,是不能让人容忍的行为。进入事实层面,重要的起因是因为他成绩不好,不敢向家人交代。因为他没有达到家人代表的社会期待,不能承受压力,想自杀,又怕家人伤心,就杀了家人。这是非常奇特的现象,反映了这样一种社会文化下的个体行为。

  而另一个学生马忠义,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想重考家里又不同意。而换专业在目前的学校制度下,也是相当困难的事。

  其实,教育制度的弹性可以更大,比如说专业调整问题。我们在2000年曾经对北京18所高校的大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一半以上的学生在选择本专业时并不了解它。他们非常被动地接受自己的专业。

  学生在成长阶段不定型,应该多给他们一些空间。国外的中学后期属于方向指导期,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会特别观察学生的发展方向,为了更专业化,还配以职业倾向测试。

  所以,我们的教育在帮助孩子怎样选择方面做得还不够。

  公众之所以如此关注与大学生有关的事件,表明对学校教育功能的期待和对一些教育现状的不满。

  公众希望学校更纯净,更有效率。从某些方面说,学校的课程与社会生活脱节,学校教育有意无意地回避社会现实复杂的、阴暗的一面。可另一方面,学校这种净化的环境使学生缺乏处理现实生活的能力。这些做出极端行为的学生,他们责任能力很差,不善于做出选择。除了选择使自己解脱,他们找不到更积极有效的办法。

  能让他们进入大学的高分,并不表明他们具备了真正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竞争是现代社会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但是现在学校教育中通行的竞争观却很狭窄,多是从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好坏,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表现,结果导致很多孩子认为自己是失败者。其实孩子表现能力的方面很多。

  对学校和教育的期待,从更大意义上说不是学校能完成的,学校不是世外桃源,它只是所依赖的大社会的组成部分。平和地看,学校不可能超越社会,制造摆脱社会影响的产品。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我们为什么缺少人文精神?
· 泼熊学子刘海洋被留校察看
· 高校校园一些现象令人堪忧
· 调查显示:16.5%高校生存在心理问题
· 残害黑熊被曝光 刘海洋毫无悔意
· 大学生眼中的APEC热点
· 关注大学生"童年期延长"现象
· 跨入大学重返童年
· 刘淼、陶晔走在阳光里
· 女大学生当起殡葬工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