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研究生:高学历竟成绊脚石
2002-04-04    

字体大小:

  研究生究竟吃不吃香,其实各大跨国公司心中自有自家的一本帐,只是,有些情况就像记者采访中所听到的告诫一样:“很多事情是不能写在纸上的,尤其不能写在大家都看得到的纸上。

  在实际采访中,记者很难听到跨国公司对于研究生应聘的多样观点,“一视同仁”似乎是一种最标准的回答。但不一样的声音还是存在,尤其是,这种声音其实正代表了很多公司选择人才时的真实状况与标准。

我们一视同仁

记者&英美烟草公司

◆听说有一些大公司会偏爱本科生而冷落研究生,贵公司的情况呢?

  我们公司对待本科生和研究生是一视同仁的。我们有自己严格的考试流程,不管是谁,只有通过了我们的考试,才能进入公司。

◆你们招聘职位有何特殊要求么?

  我们每年针对应届毕业生的职位是管理培训生,经过两三年的培训,他们就将进入公司的管理层,所以我们的筛选非常严格。

◆录用本科生和研究生有何区别?

  我们录用的人才中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有。当然,他们通过的是同样的考试,接受同样的培训,做同样的工作,拿同样的报酬。

◆为何今年录用研究生?

  今年之所以会有研究生进入是因为在申请时,研究生所占的比例就高过以往。原因大概是从前研究生都有更好的选择,不愿意来和本科生争这个职位吧。不过,今年经济形势不好,所以他们也来应聘。

◆据我所知,你们又开始新的招聘了,而且职位和去年是一样的。

  我们的确又开始招聘了,因为2001年冬的招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人员没有招满。

研究生不如本科生

  记者&某大公司人力资源部人员(要求隐去身份)◆你们每年招聘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如何?

  我们每年的招聘人数都很多,其中95%左右是本科生,另外5%是研究生。

◆对他们的要求有什么不同么?

  我们有固定的招聘流程,他们要经过的考试是一样,不过对研究生的面试更加严格,他们的门槛比本科生高得多。

◆那他们在公司的表现是不是有所不同呢?

  所有的人又要参加同样的职前培训,工作上手快慢也差不多,所以,招进来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工作上看不出太大区别。对于本科生而言,他们有更高的学历,所以,他们不具有优势本身就是他们的劣势。同样的回报,公司当然要选成本较低的。

◆能请你比较一下两者么?

  比较起来,研究生的知识要多一点,不过,他们多读的书工作中可能用不到,公司统一培训的作用反而更大,但他们却常常不易接受新知识。本科生更加灵活,比较能够接受新的东西,也更加活跃一些,更有团队精神。

声音

声音1高学历≠就业易

  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已步入了市场化轨道,择优录取是市场化的标志,但这并不意味着学历越高就越容易就业,如果没有真本领,即便有高学历就了业,也随时都有被淘汰的危险。他们认为,要改变目前“考研”中出现的弊端,一方面用人单位要改变以学历高低来评判毕业生的做法,另一方面高校也应规范研究生考试制度,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声音2女研究生难有优势

  据新浪网消息,为了在就业的时候用学历优势来中和性别“劣势”的女研究生发现,学历的优势并没有给她们带来就业的优势,她们陷入进退两难中。

声音3考研影响本科质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扩招量不断增大,各高校里的“考研”热也随之升温,方兴未艾……1998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10%左右,而如今,报考研究生的人数约占30%,最高的达40%。据悉,这些考研生中,真正表明自已是为追求学业的只占20-30%,大多数表示是为了就业……一些大学教授反映,现在打算考研的在校生,二、三年级就开始准备,对不属考研科目的必修课(专业)普遍不重视,上课随意性大,能考及格就满足了,已严重影响了本科生的学业水平。

招聘业人士:现象的确存在

  记者&智联人力咨询公司市场发展部经理杨政◆据说有一些大的跨国公司会在招聘新员工时比较倾向于本科生,是这样吗?

  是有的。其实招聘可以分为几种,包括针对初级职位的应届生招聘,高层职位的招聘和应急性招聘。现在大公司都有自己的培训系统,会对新进公司的应届毕业生进行全面的培训,本科生在培训后就可以胜任他们的工作了。比如宝洁,它每年新招进的员工中,绝大部分都是本科生。

◆有些公司也会招少数的研究生,那他们和本科生比较,待遇如何?

  他们的起薪差不多,以后就要看表现了。比如五大(会计公司),即便有差别也很小,但他们有自己的评估方法,以后的薪水要根据评估决定了。

◆既然这样,他们为什么不选研究生呢?

  一方面,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都缺少经验,培训后工作表现不会因为学历不同而有太大区别,但是另一方面,研究生往往会自视高,希望得到更多的重视,更高的薪金和回报,而且他们流动性也大一些,他们常会因为有更高的资本,而去寻求更好的机会。但是,公司方面会为了维护稳定而强调对公司的忠诚度。

◆那研究生的去向呢?

  政府机构、国有企业,还有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单位,比如工程技术类的,或者金融证券类。

◆为什么这类地方会喜欢研究生多一点呢?

  技术类的自然要求扎实的基础知识,可能本科略显不足;至于国企,他们往往看重学历,说是为了人才储备,也有利于公司形象,但有时候却不必要。

  另一方面还有一个考核问题。有些国企缺少行之有效的人事考核制度,他们觉得招学历较高的研究生来比较放心。

◆外企中对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招聘呢?会不会在学历上有特殊要求?

  很多管理人员学历较高,但在公司方面通常不会有特殊要求。本科毕业,工作表现好,要升职的时候,是不大有会强调学历,学历不够就不可以升职的情况的。从外部招聘时,也是更加重视经验,本科学历通常就够了。但对英语水平会有要求,还会要求海外求学背景,这主要是为了与高级管理层和海外沟通的需要,而不是学历要求。

◆外企招聘毕业生的时候,还有别的倾向性么?

  他们对大学要求较高,比较喜欢名校毕业的学生。国际上也是这样的,在中国,这些年扩招,名校学生素质比较有保障。

60万学子的“考验”

  今年全国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一共吸引了62.4万人。一些报章认为,这说明社会对高素质人才有大量需求,还有认为这是日趋明显的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特征。然而,新浪网近期的一项网友调查,让人怀疑上述说法的可靠性。

“被迫”考研

  调查设问:你认为全国考研人数年年上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在列出的“就业形势严峻”、“充电提高能力”、“学位证书越高越好”、“盲从者众多”四个选项中,“就业形势严峻”点击率最高,约占60%,选择“充电提高能力”的不过一成多。

  这样的调查结果让人看出一个问题:因为就业形势紧张而考,潜台词就是走“考试—提高—适应激烈竞争”之路。同样是为了“提高能力”,接受调查者却更愿意承认就业严峻的外部环境,而不认同“提高能力”的内在动力,说明很多人读研乃是“被迫”。进一步想,新浪网的问卷据说是根据教育界知名权威的分析而设计,把两项看似必然要联系在一起的答案分设作两种选择,也正说明在专家们的观念中,看似必然的背后,可能也有着未必的一面。这样细想下来,60万考研大军所反映的“社会需求”,就不一定那么让人欢欣鼓舞了。

“需求决定供给”

  本科学历满街走,使得用人单位的眼界也在水涨船高。

  然而,社会现实正对这种“不重能力和实际需求,惟高学历是取”的人才高消费倾向提出怀疑。一个来自中华全国总工会提供的数据说,目前国内制造业正面临着数百万熟练技工的缺口。企业不是不知道怎样去把产品做好,而是缺乏能在实际生产中做出好产品的人,在加入WTO后的宏观背景下,这个缺口将严重影响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新浪调查中一个网友留下的话让人印象深刻:“现在用人市场上是研究生吃香,过几年假如满大街都是研究生,会不会又出现考博热?”

  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催生出什么样的供给,这是经济学上不变的原理。考研队伍的迅速扩容,反映出社会观念中人才衡量标准中的一些特性和疑问,看来不仅仅值得教育界思考。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深圳出台鼓励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
· 宁夏出台硬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时机成熟了吗? [评论]
· 安徽构建新机制充分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
· 全军研究生教育将实施战略性调整
· 湖南四所高校研究生可跨校选课
· 江苏研究生论文实行“盲评”
· 提供就业信息和培训 大学生就业之家启动
· 研究生去民企外企要交钱?
· 吉林:振兴东北战略拉动大学生就业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