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帮扶为山乡带来巨变
2002-08-01    记者 范绪锋

字体大小:

   3年前,福建省屏南县岭下乡的主要支柱产业为花菇,经济结构单一;反季节蔬菜品种少,科技含量低,人均年收入不足1200元。3年后,岭下乡90%以上的农民都种起了反季节蔬菜,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成为当地主导产业之一,农民的人均年收入提高到2800元。

  “这得感谢福建农林大学的朱教授和大学生们!”岭下乡乡长陆武说,“是他们带给我们好点子,给我们送上技术、信息,岭下乡才有这么大变化!”

  1999年,以朱朝枝副教授为领队的福建农林大学作物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屏南分队第一次来到岭下乡。他们通过实际调查,确定以蔬菜种植为重点进行科技帮扶,深入田间地头,鼓励农民种植反季节蔬菜,为他们提供技术、种子,帮助培训种菜带头人,为农民增收闯出了一条路。依靠科技致富,学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当年便掀了起来。第二年,蔬菜的种植面积便超过了2000多亩,成功率达95%。

  2000年,服务队考虑到蔬菜的产后问题,便带来了市场营销专业和金融专业的硕士生,引导农民如何去闯市场、如何提高品牌意识。在近一周时间里,他们举办的培训班、讲座和咨询会,被当地的农民挤得水泄不通。农民反响很强烈,要求师生们一定留下来继续指导他们。

  2001年,在解决蔬菜种植和销路问题的基础上,服务队带来了畜牧、推广、管理方面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帮助农民发展其他产业。服务队成员专业基础扎实,为农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村民们把师生当成了自己人。岭下乡的一位农民代表说:“‘三下乡’服务队连续几年到我们乡,每年都给我们带来新技术,并带动我们去闯市场。现在生活富裕了,我们打心眼里感激!”

  今年,朱朝枝已经是第四次带学生来屏南县岭下乡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了。站在熟悉的土地上,朱朝枝脸上写满了欣慰与坚定,“大学生‘三下乡’应与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小康社会和扶贫攻坚结合起来,为农村中心工作服务。仅靠‘走过场’是不够的,必须让科学观念和科技知识在农村扎下根来!”

  作物学院赴屏南社会实践服务队每年都精心策划,充分准备,科技扶助、文化宣传、支教扫盲和社会调查同时进行。3年来,服务队共培训农民2400人次,带动发展乡村8个,促进科技项目12项。他们经过3年的系列调查和研究,收集到大量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为屏南县政府完成了一份蔬菜产业的5年发展规划方案,目前已被屏南县采用,推动了地方农业发展决策的科学化。屏南县副县长叶海游深有体会地说:“当前农村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由于各种因素,往往难度较大。从打破农民观念障碍的角度看,‘三下乡’服务队确实是一支重要力量。”

  今年暑期,福建农林大学与屏南县政府共建的大学生“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基地正式挂牌。一种学校与地方长期稳定的联系建立起来。“服务队长期定点帮扶,为屏南农村发展注入了全新智力资源,学生也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连续3年参加服务队实践活动、如今已留校工作的福建农林大学教师范水生由衷地说,“我们对农村、农业、农民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也坚定了专业思想,用行动实践了‘三个代表’要求。可以说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高校尝试走近学生家庭
· 高校探索培养创新人才成功之路
· 上海首次举行高校生命科学传播联合活动
· 广东高校出现人才高价争夺战
· 一些知名企业提前在福州高校争夺人才
· 中国高校采取举措应对"入世"
· 高校学子直面入世谈感受
· 哲学漫画走进山西高校
· 高校饭菜浪费何时了
· 高校举反对牌对安全套说“不”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