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李岚清:推进高教创新 培养创新人才
2002-10-23    新华社记者 尹鸿祝

字体大小: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 尹鸿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今天在北京考察高校工作时强调,高等学校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增强民族创新能力为目标,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今天上午,李岚清先后考察了北京林业大学学生公寓、园林学院试验花圃基地,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考试中心、多媒体教室,中国地质大学地质探针实验室、晶体结构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所、飞机自动相关监视系统。他察看了学生公寓和学校的教学、科研、试验场所,与各校领导进行了座谈,听取了四所大学领导的汇报并发表了讲话。李岚清首先向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校50周年,北京语言大学建校40周年表示祝贺。他指出,这四所大学都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创办的。几十年来,广大师生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四所高校在教育部等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改善校园环境,推进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海淀区学院路高等院校比较集中,希望这里的大学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强校际间的合作,加强与北京市的共建,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努力办出特色,再创辉煌。

  李岚清强调,今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科学阐述了“教育创新”的重要思想,为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当前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深入学习领会江泽民同志的讲话精神,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努力培养大批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岚清指出,深化改革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进行高等教育创新的客观要求。高等学校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创新成果的涌现营造良好的环境。要继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贷款等项工作,妥善解决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的新问题,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做到学生公寓,贯穿于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确保高校稳定。当前要在师生中广泛深入地宣传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增强广大师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李岚清强调,扩大开放是增强高等学校办学活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高等学校扩大开放,首先要加强同国内其他高校之间的合作,通过优秀教学科研人员跨校兼职,学生跨学校选课,共享重大科研设备、教学设施和文体活动场馆等措施,大力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要面向世界,积极稳妥地开展对外合作办学,借鉴世界上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北京市负责人陈至立、刘积斌、高强、龙新民、林文漪等陪同考察。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李岚清: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
· 异步网络化教学模型设计及实现
· 李岚清:加快高中发展与建设
· 李岚清会见世界著名大学校长
· 李岚清:加大高校困难学生助学贷款力度
· 李岚清:实现经济优势根本途径是发展教育
· 李岚清:推动高等教育的全面改革与发展
· 李岚清看望首都高校教师祝贺新春佳节
· 李岚清:农业科技类大学要发挥重要作用
· 建筑师专业教育“脱节”部分学者表示担忧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