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高学历人才消费虚热开始降温
2002-12-02    记者 程刚

字体大小:

  ■沈阳12月1日电

  11月30日,来自东北三省的近4000名研究生走进沈阳人才市场,参加为期两天的的第六届东北地区研究生暨高级人才交流会。

  投了一圈简历,26岁的细胞生物学硕士杨慧林显得有些失望。“今年到会招聘的企业太少,大多数是学校和科研院所,而且开出的待遇也不是太高。”“很多企业都希望招来的硕士能从零开始,和本科生、专科生们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薪水待遇视工作业绩而定。”来自黑龙江大学的张华给自己开出的身价是月薪2000元以上,但企业的反馈让她感觉似乎并不像想像的那样热情。

  此次高学历人才交流会筹备期间,全国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收到了沈阳人才市场邀请参展的函件,但反馈情况出人意料地平淡。最后,实际到会参展的单位仅有87家。从用人单位构成看,各类大学、科研院所等所占比例近76%,而企业仅占其中的24%。

  沈阳奥吉娜公司是该市的知名民营企业,尽管此次参展的是高学历人才交流会,但公司总经理魏国平坦陈,事实上,公司今年最希望招收的还是本科生,具体就销售工作等岗位而言,大专和中专毕业生就足够了。

  沈阳东软集团人力资源部招聘主管郭鹏告诉记者,公司今年并没有硬性指标一定要招到几个博士、几个硕士,主要看具体岗位需要什么人,只要合适,本科甚至专科都会考虑。

  就业者似乎也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的阵阵寒意。来自沈阳农业大学的杨建成告诉记者,他所在系80%的同学决定继续考博士。黑龙江大学中文系、辽宁大学俄语专业,近50%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决定继续考博。继续攻读博士的动机各样,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今年很难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这实际表明,前几年持续不下的高学历人才消费热开始出现降温的迹象。市场已经向我们发出了明确信号。”从事人事人才工作17年,中国人才协会副秘书长、沈阳人才市场主任孟庆伟是这些细微变化的观察者。此次交流会上,孟庆伟发现,过去企业动辄抛出几十万上百万元年薪招聘博士、硕士已是“盛况不再”了。

  在孟庆伟的印象里,所谓的高学历人才消费虚热肇始于1995年,1998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那时候,很多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只看学历文凭,不看能力,甚至以本单位录用多少博士多少硕士为荣,认为这是有实力的象征。曾经在人才市场工作过的郭鹏告诉记者,那时候他碰到的最荒诞的事情是,一个企业要招硕士,老板忙没时间,干脆就委托自己的司机到人才市场招聘。

  孟庆伟分析,当时之所以造成高学历人才消费虚热,是因为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正处于成长发育期,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里还是一片空白。缺乏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理念,盲目用人形成了一个误区,招聘、薪水待遇、评职称等一切都和学历文凭挂钩,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了重文凭重学历而忽视能力的错误认知。“在这种氛围下,那时候愿意到人才市场上择业的研究生几乎凤毛鳞角,市场上为数不多的研究生几乎是所有企业争抢的对象。”孟庆伟说。

  赶上高学历人才消费热的奥吉娜走过一段弯路。魏国平告诉记者,1993年公司第一次招了两名硕士,其中一位被任命为销售经理。但一年下来发现,这位销售经理的业绩居然远远赶不上手下那些大专、中专学历的“兵”。1999年,魏国平又从某药科大学高薪聘请了一位博士任下属制药厂总经理。这位博士是教授,原任该校教研室主任。可让魏国平惊讶的是,这位制药学博士居然对制药一窍不通。“学历与能力之间根本不是等号关系。”1989年在法国拿到石油化工学博士回国创业的魏国平反思自己的用人观。“近两年,随着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企业在用人的时候更加务实了,岗位需要对用什么人起着决定性作用。此外,即使用人也要考虑用人成本。”在孟庆伟看来,某种意义上,正是用人单位越来越理性务实的用人观,决定了市场上高学历人才供需状况日趋合理。

  市场见证了这一变化。

  1998年,沈阳人才市场在全国率先举办研究生人才交流会专场。那时候,很多学校和研究生对人才市场这一邀请的反馈更多的是疑问:“研究生还要进市场找工作吗?”那一年,遍发邀请结果只来了600多名硕士。

  近两年,每年进入沈阳人才市场求职的研究生都保持在5000人左右,其中博士研究生达300多人。今年,北京市破天荒地要召开研究生等高级人才交流会专场。短短4年时间,研究生从对人才市场不屑一顾到纷纷涌进市场求职,在沈阳人才市场人才评荐部部长马伟光看来,这本身就说明了市场供需状况已经在悄悄发生变化。

  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从1999年开始连年加大。与上一年相比,1999年增长27%,2000年增长35%,2001年增长35%。统计数字表明,1980年至1998年,高校在校学生增长了两倍,研究生则增长了8倍。据介绍,到“十五”末期,我国研究生在校生数量将由现在的16万人增加到60万人,

  扩招研究生正在涌入就业市场。孟庆伟提醒,尽管高学历仍然是人才市场上一块好用的“敲门砖”,但市场发出的信号应该引起学校、就业者包括社会各方面的足够重视。“事实上,随着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用人单位不断调整更新自己的用人观,高学历人才的就业压力将越来越清晰地表现出来。我们的教育者、受教育者包括市场都应提前对此做好准备。”孟庆伟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外地招聘团进京“团购”优秀毕业生
· 江苏毕业生找工作近八成选择留下
· 七万毕业生赶场2006届网上双选会
· 东北高师院校明年5万毕业生就业严峻
· 千余招聘单位亮相2005年全国人才交流会
· 国家人才网12月8日起举办全国招聘大会
· 学生求职更务实 机械汽车类毕业生走俏
· 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72.6%
· 北京:就业门槛增高 性别歧视依然严重
· 413万大学生明年毕业 多措施引导去基层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