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设置这样的就业门槛不公平
2002-12-16    夏伟荣

字体大小:

  眼下正是大学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时期。根据权威部门的统计,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212万人,是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的第一个毕业高峰年。就业的形势有点吃紧,政府为此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就业政策和环境,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充分就业。但有的地方出台的《2003年引进非本地生源毕业生学校名单》,就让笔者看不懂了——同样是普通高校毕业生,为什么有些学校(在名单之列)的毕业生可以引进,有些学校(不在名单之列)的就被关在大门之外?难道大学生也被分成了三六九等?是不是人才,真的要先问问出身?政府以文件的形式来划分“大学生的出身门户”,无论从法律角度,还是从政府的服务功能角度看,都是不妥当的。

  我国法律明文反对就业歧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现实中像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年龄歧视等等,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大多是企业(招聘单位)以个体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像这种以政府规定的形式来人为设定大学生就业门槛的现象,还是不多的。

  正是因为就业形势严峻,也因为人们努力追求平等就业,今年国家四部委(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社会劳动保障部)出台了新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改革力度很大。该项政策提出了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要取消进人指标、户口指标等限制,取消限制高校毕业生跨省、跨地(市)就业的政策规定,取消对毕业生收取城市增容费、出省费、出系统费和其他不合理、不合法的收费等等。

  但现在,一些由地方政府出台的限制就业政策依然存在。这些“土政策”往往与法律、法规相抵触,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也造成事实上的就业不平等,并由此形成了以排斥外地人为主要内容的地域歧视。大学生出身门户的规定既有传统的地域歧视因素,又有新的门户歧视因素。政府要努力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让所有的人才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这是社会首先要做的事情。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蔡窻说的那样“如果城市政府的歧视性就业政策延续下去,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所要求的任务就会被无限期地搁置,目前仍然十分严重的城乡收入差距就难以缩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形成的目标也会被延缓。”

  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人才政策和人才市场将进一步规范。有关人才流动的各种规章、措施应该越来越和国际接轨,一切形式的就业歧视都该尽可能地避免。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人才何必要问出处呢!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最难找工作的那批人
· 200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应比今年乐观
· 长春人才市场高学历依然走俏
· 福州一大学生到招聘会上招聘合作伙伴
· 吉林省:专科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 取消大学生就业户口限制的重要意义
· 东北师大就业指导因人而异
· 内合外联 就业市场风乍起
· 外地学生进京更加困难
· 重庆双向选择“冷热不均”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