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MBA在国内惊现“三怪”
2003-01-07    新华社记者 姜帆 王攀

字体大小:

  “你曾经出国旅游过吗?”这个问题看上去简简单单,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许罗丹看来却埋伏着“重重杀机”。她在每年的MBA联考复试上都要设计一系列诸如此类的问题,“因为我们真想招到那些有着明确目标和强烈求知欲的学生,否则两三年后我们就得问自己,我们这些学生到底是为什么来学MBA的?是来投资教育的还是来投机学位的?”

  这种疑问的背后就是MBA在中国的“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现象。

  怪诞:MBA毕业竟然考公务员

  如果MBA教育以赋予专业管理人才战略眼光、广博知识和创新精神而被世界各地的工商企业高层管理人才所接纳的话,那么在中国它则被简化成了“MBA=学位=高薪+升职”公式,很多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上MBA、MBA能带给自己什么和学成MBA后应该去从事什么工作。许罗丹说,她感到十分失望,因为她的一位学生在付出了每年6万元人民币的高额学费后竟然以考取公务员作为自己毕业后的第一个职业选择。“我真的不理解他。”许罗丹说。

  这种感觉绝不止许罗丹一个人有,专家们正在为一些学生急于求成的心态感到担忧。岭南学院的院长舒元说,他不鼓励那种“MBA就像是一个美容院,读完MBA,出来就会容光焕发,就会‘脱胎换骨’”的想法。“我们现在招生的时候不会说‘你毕业后会得到薪酬多少的职位’这样的话,我们鼓励学生考虑‘你觉得每年付6万块钱值不值得’,只有当学生确信,自己是为了建立优良的人际关系、创新的教育方式和全球范围的实习渠道而学习MBA时,我们的教育才有可能成功。”

  怪事:没管理经验的倒来得不少

  近期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经济转型中,国内目前就读MBA的人基本上抱有4种不同的目的:一、原来境遇不好,想换个身份,换个社交网络,换个活法;二、原来境遇不错,但不甘平庸,想读MBA更加充实自己;三、职业角色有了转换,工作中确实需要MBA的系统知识;四、各种总裁级人物,想通过MBA提高领导技巧和管理水平。

  其中,二、四类和一、三类的目的截然不同。前者基本上出于投资的目的,而后者目的则多少带有投机成分。有人指出,目前的联考制度不完善客观上也是造成很多MBA报考者的投机心理的原因之一。南京大学一位MBA学员说,现在联考每年只举行一次,而且考试科目偏多,不利于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而且工作繁忙、没有充足时间备考复习的考生入学;而有充分的时间备考并能考出高分的往往是那些没有管理经验,只是一心想通过拿硕士学位改变现状的考生。

  不幸的是,目的的不同和经验的不足带给中国的MBA教育以致命的打击。专家说,MBA与其他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不同之处在于以担任企业管理人员为就业目标。所以,要求培养对象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和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对心理素质,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要求更高一些。上海华东电脑公司的一位经理说:“国际上对于衡量MBA人才的‘含金量’有各方面的标准,包括对企业管理基本要素和经济环境的了解、对各种行业和其中的典型企业的了解、对企业管理某一两方面的专攻、商业思维方法和沟通能力、信息收集和研究能力等等。”

  怪圈:低龄学员破坏“规则”

  然而我国的MBA培养体系面临的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学员的低龄化。据统计,MBA学员的平均年龄已从1997年的32岁左右下降到2001年的26岁左右,这已经接近有MBA报考资格的最低年龄。南京大学MBA中心桑秉南主任说:“由于MBA联考成绩这道‘门槛’的限制,管理经验丰富、同时离开学校时间较长的‘大龄’考生往往考不过离开学校不久、考试经验丰富、有充裕时间复习的年轻考生,以致于能够进入复试阶段的,往往绝大部分都是毕业不超过5年,缺乏实际管理经验的年轻人。这就使MBA教育‘优秀的管理潜质是惟一的入学标准’的原则形同虚设。”“原料”的不理想首先就给MBA“成品”的“含金量”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

  目前,多数国内企业已经从最初对MBA的盲目“崇拜”中清醒过来,在面对需求的同时,开始注意对MBA的管理经验、毕业院校的要求。“没有管理经验的MBA我们不要,除非他愿意从基层做起;至于非名校毕业的MBA学员,我们基本不考虑。”一位参加“2002年江苏MBA人才交流会”的企业老总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世界顶尖商学院需要什么样的MBA
· MBA结束十年试点
· MBA联考科目有可能简化
· 让MBA教育尽快告别应试时代
· 北京掀起MBA热 今年报考人数超万
· MBA教育山西遇“寒冬”
· 我国MBA教育日益强化与企业合作
· 就业压力增大 MBA毕业生不要高薪了
· 中国银行与英国伦敦城市大学联办EMBA
· MBA教育要培养企业家的生活方式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