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经历非典斗争 大学生思想发生可喜变化
2004-02-16    

字体大小:

  为准确地把握大学生在抗击非典斗争中的思想变化,总结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弘扬民族精神的经验,探索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近日,教育部在北京、天津、广州等地的14所高校开展了深入调研。调查结果显示,经历抗击非典的斗争,高校大学生思想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抗击非典期间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实践,对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经历抗击非典的斗争,大学生思想发生的主要变化

  在抗击非典斗争这场没有硝烟而又惊心动魄的战争中,年轻的大学生们在严峻的考验面前,有的有过彷徨,有过紧张,但广大同学最终经受住了考验,成为高校乃至全社会抗击非典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一次洗礼,思想意识得到了升华。抗击非典斗争的实践证明,当代大学生是能够承担起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的、值得信赖的一代。经历抗击非典的斗争,大学生的思想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进一步增强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坚定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升华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面对突如其来的严峻形势,经历这场群防群控、抗击非典的人民战争,大学生愈加深切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愈加深刻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增强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坚定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升华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目前,申请入党的大学生大量增加,大学生加入党组织的愿望更加迫切。

  2.进一步增强了参与意识、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许多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学校各项管理活动,积极协助学校有关部门建立和巩固校园宣传网、信息网、服务网、监督网,为抗击非典做出了积极贡献,大学生的参与意识明显增强;通过互助活动和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真诚愿望更加自觉,对奉献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刻;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既要对自己负责,又要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

  3.进一步强化了集体主义观念,升华了对个人与他人关系的认识。经历非典的斗争,青年学生更加领悟了个人安全与集体安全的辨证统一的关系。深刻认识到,没有集体的安全,就没有个人的安全,因此要大力发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大学生们结成了一个团结互助、互帮互爱的强大集体;大学校园里,抗非典志愿者活动的身影随处可见;对非典患者或被隔离同学的体贴和关爱的事例不胜枚举。大学生相互间的了解、友情,紧紧地把他们凝聚在一起,体现了团结一致的力量。  

  4.锻炼了应对危机的良好心态和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宝贵品格。经历非典的斗争,大学生理智应对危机的意识明显增强,有的学生将SARS解释为“Smile  and  Retain  Smile”(微笑并且保持微笑)。大学生面对灾难时表现出来的镇定自若、从容应对,表明他们在灾难中受到了锻炼,变得更加成熟。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大学生们不等待、不观望、不坐而论道,更不把自己作为被保护的对象,而是积极投身到这场斗争中去,展现出肯于吃苦、勇于战斗的优良品质和良好风范。

  5.大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明显增强。经历非典的斗争,大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服从组织,遵守纪律,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由于北京、广东等地区疫情严重,一些高校封闭了校园并制定了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详细而严格的规章制度。最初少数大学生对此不太理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绝大部分大学生转变了看法,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关爱,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遵守公共秩序,加强组织纪律性的极端重要。他们表示,做一个严于律己、遵守纪律的大学生,是在非常时期为国分忧、尽一个公民应尽责任的最有效的方式。

  同时我们也看到,经历非典的斗争,大学生更加珍惜生命和热爱生活,自觉培养讲究个人卫生、注重公共卫生的良好习惯。

  二、大学生思想变化的原因分析

  经历抗击非典的斗争,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是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的趋向是积极、文明的。之所以会发生这样可喜的变化,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深厚积淀,是促进大学生思想变化的深厚基础。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指示精神,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始终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坚定不移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二是充分利用“两课”主渠道作用,进行系统的思想理论教育。各高校不断改进“两课”教育教学工作,努力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理论素质和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三是遵循教育规律,全方位地开展灵活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许多高校通过讲座、报告、演讲、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特别是利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行升国旗仪式、请专家和先进模范人物作报告等方式,使学生在时时处处、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2.危急关头,党和政府对大学生亲切关怀和爱护产生的信心与信任互动,给大学生思想变化以极大激发。非典疫情蔓延给大学生带来的冲击和震撼是异乎寻常的,而此时对各种影响的感知也是最强烈的。抗击非典一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就明确指示要把学生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各级政府、部门和高校贯彻中央指示,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把防治非典工作的各项决策落到实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非典疫情最严峻时刻,来到了大学生身边,表达对大学生的牵挂、惦记之情,给大学生以极大的鼓舞;全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精神面貌,给大学生以深刻影响;高校广大干部教师想方设法地保护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和安全,表现出高尚的境界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和教育了大学生,激励他们以更大的勇气和力量迎接新的挑战,促使大学生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3.创造全员教育的环境和氛围,是大学生思想变化的保证。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各高校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大学生志愿者协会等都从各自的角度发挥出积极作用;教师、专家学者和学校医务工作者过讲座、报告会、咨询等方式引导学生,消除恐慌心理,正确认识、科学对待非典;后勤服务部门为大学生的食宿等提供了有力保障,对大学生良好心态的养成产生了积极影响;一些地方和学校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式,形成了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校党政领导的真情互动等等,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抗击非典中形成的整体氛围,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思想的升华。

  4.充分发挥正确舆论的引导作用,营造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是大学生思想变化的有力杠杆。非典疫情发生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舆论引导的作用,整合各种新闻媒体,构建立体舆论网络,把握舆论的导向,主流声音鲜明、有力。社会重要新闻媒体发表的一系列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文章,在社会形成了有利的大气候;各高校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电视、广播、校报、简报、橱窗等,大力宣传党和政府身体力行、心系人民群众安危的有关动态;大力宣传高校师生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精神面貌;大力宣传在防治非典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大力宣传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的新风尚,有力地推动了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的形成。

  5.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是大学生思想变化的强劲引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这种模范、示范带动作用,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北京等地非典疫情蔓延初期,教育部针对部分高校师生产生了恐慌和不安情绪,及时发出了致教育系统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国高校共产党员的信,鲜明地提出要“把党的旗帜举起来,党的声音响起来,党的形象树起来”。发出了“关于开展向邓练贤同志学习的通知”,号召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认真学习邓练贤等先进人物的事迹。在防治非典的第一线,广大共产党员坚守岗位,努力工作,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涌现出了邓练贤、叶欣等先进人物,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深深地感染了大学生;在高校,教师、学生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精神风貌,教育了身边的大学生,增强了大学生对党的热爱。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18岁 你独立了?
· 宁波大学学生热衷自主创业
· 中国加强对高校学生登山活动的组织管理
· 广东:男大学生均列入征兵之列
· 47名武大学生作弊被退学或开除
· 大专辩论会辩手为知情权打官司
· 西安交大学子出走一年无音讯 父母盼儿回
· 校园雅文化离你有多远?
· 大学招飞凸现国防教育弱项
· 2002年“博士服务团”奔赴西部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