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半数大学生交际困难 心理问题成分数背后阴影
2007-04-29  大河网  冯翔

字体大小:

  在不久前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的校园枪击案中,凶手韩裔学生赵承熙被证实患有一定程度的心理疾病。血案震惊了校园,震惊了世界。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其心理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半数大学生交际困难

  据某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在去年对2639名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试分析显示,在一年内有自杀倾向的达65人,占2.4%,测试异常的高达196人,占7.4%,对“至今你觉得心理健康方面有问题吗”做出肯定选择的有800人,占到29%。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中,社会交往已上升到第一位,占50%以上,情感排第二,学习问题在第三位。外表、就业、性等因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新热点。

  在大学里除了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各种能力,包括人际交往、创新能力、独立能力、适应能力和意志能力等。其中,人际交往能力在这诸多的能力中更为重要。不注意人际交往能力的学生很容易诱发自卑、孤傲、自我、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问题。

  据郑州华夏心理学校首席心理咨询师赵俪娟介绍,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以下几种:

  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

  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

  性格上的不合群。在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

  大学生活相当于一个小社会,因此在学校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会使今后的职场生活更加愉悦、轻松,反之则反。

  分数背后的阴影

  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赵悦玲说,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出现,凸现出我国人才素质教育的一种缺失与匮乏。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一些家长、学生、老师更多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却忽视了无法用分数衡量的内在素质的培养,这其中,就包括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这个作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虽然现在不少的小学、中学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心理咨询室,但是大多数学校并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除此之外,在对待学生出现的问题时,老师和家长因为缺乏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在教育时没有进行合理的疏导,导致问题的积聚,到了大学校园这个新的环境里面一触即发。”赵俪娟说,“而一些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通过心理团训,从实际出发,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并进行调整,可以达到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活动多参与是解决之道

  处理好人际关系关键取决于自己。一个人若封闭自己,他的人际关系也会是封闭的。敞开自己的胸怀积极关爱他人,自己的人际关系自然会和谐。所以,不能单纯靠一两次心理训练就能去解决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心理培训的课堂上学习的是方法与技巧,真正解决问题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这就需要大学生自己,首先尽可能多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其次走出校门,多参加社会上的一些积极的、有意义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再次,学会选择,学会辨析。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小学生5类心理问题普遍存在 需心理测评机制
· 免费师范生多半来自贫困家庭但无“心理问题”
· 大学生兼职“网红”隐患大:信息泄露、报酬缩水
· 八成大学生为“手机控” 三分之一上课时间玩手机
· 中国大学生发明“通用芯片” 有望让5G通信“通全球”
· 全国首个大学生“双创”知识产权维权机构成立
· 大学生热衷海外研修:名额提前半年就被抢光
· 大学生寒假须注意哪些安全事项?这份指南请收好
· 北京8所大学生创业园入孵化体系
· 大学生莫做课堂“低头族”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