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先争优活动推动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安徽理工大学主持的国际合作项目取得重大进展
日前,由安徽理工大学张明旭教授所带领的创新科研团队,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在实验室小试装置成功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和建造的中试装置已成功在安徽淮化集团实现连续运转,利用稀氨水捕集CO2,顺利生产出了首批合格的碳酸氢铵产品。
中试装置是该团队自行研究和设计,在淮化集团大力支持下建造的,是目前国内外此领域最大的中试装置之一,具有常温、常压、一次吸收和反应、能耗低、工艺简单、安全稳定等显著特点。通过氨法对烟道气中的CO2进行捕集和吸收,每小时可处理烟道气1000立方米左右,烟道气中的 CO2脱除效率达80%以上,减排CO2110立方米(烟道气中CO2浓度按13%计算)左右,每小时可生产碳酸氢铵肥料270公斤左右。它的开发成功为当前国内外正在大力开展的CO2减排闯出一条新路,具有引领和示范效应,对促进我国低碳技术发展和经济进步将起到重要作用,研究成果既具有显著的环保、社会效益,又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该项目的顺利开展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已引起国内著名高校的关注,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纷纷表示开展合作的意愿。日前,美国西肯塔基大学潘伟平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晏乃强教授到中试装置现场进行了考察,对项目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且希望开展更高层次和更大规模的应用方面的研究和示范工程推广。
图片说明:党委书记张明旭教授(中)、美国西肯塔基大学潘伟平教授(右三)及现场技术人员在中试装置前喜悦地展示中试产品碳酸氢铵
据了解,安徽理工大学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为推动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实现学校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坚强保障。张明旭教授所带领的创新科研团队审时度势,创新性地开展低碳技术研究与开发,在淮南市前期项目和安徽淮化集团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与美国大学及国内有关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广泛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主持了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中国环境健康与污染减排(2009DFA92400)。该项目研究利用煤化工(或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稀氨水,捕集、吸收燃煤电厂或煤化工企业烟道气中的CO2,生产长效碳酸氢铵化肥,通过碳酸氢铵作为肥料的使用,达到固定碳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该技术的研究开发既可以减少CO2排放,保护环境,又可以使污染物变废为宝,支援国家发展粮食产业,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