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国内大学社团门槛高过海外名校 非凭兴趣加入
2010-07-19    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小:

  李娜是湖北一高校新生,中学时代她就对大学里的社团充满期待。爱好写作的她发现只有学生通讯社比较适合自己,于是赶紧报名。但经过笔试、面试,她最后还是落选了。李娜非常纳闷,偌大的校园怎么就不能为自己的兴趣找一个“出口”?

  这在陶然看来是不可思议的。陶然是耶鲁大学首个华人学生理事会主席。他介绍,在耶鲁,5000个在校学生拥有近400个社团,只要有兴趣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社团。学生想成立社团,只要在学校注册就可以了。学校还会为每个社团提供500美元的经费。

  陶然每周花在社团上的时间长达三四十个小时。耶鲁最多人参与的社团活动,当推一项帮助周边社区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的公益活动。最多时有200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不少已经毕业的耶鲁校友还会返回学校,参与这项活动并为其提供捐助。

  哈佛大学学生泰迪认为自己学校400多个学生社团中,最酷的是一个为无家可归人士提供食宿的社团。这个社团筹资购买了一栋建筑,学生自己准备食物,提供给流浪人士和贫困人士。

  7月12日,由武汉大学主办的首届学生社团国际交流营在武汉开幕。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布朗大学、北京大学等40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代表参会。会议期间,代表们达成了一份“珞珈共识”:“青年的责任承载世界的未来,学生社团是培养青年俊杰的摇篮,国际交流塑造青年全球领导力,青年的全球思维和领导潜能将影响和改善世界,全球思想文化交融促进世界和平和谐。”同时,中外社团在理念及运作方面的差异引起了与会者的讨论和思考。

  社团生活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国内大学,不是仅凭“感兴趣”就可以加入自己喜欢的社团。比如,国内大学也有很多公益性社团,但规模都比较小,而且要通过各种考核选拔出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自强社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到贫困山区去支教,这些志愿者要通过投简历、课堂试讲、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多达五轮的考核,最终从几百人中选出十余位“优胜者”。

  清华大学学生代表张赫然介绍,在清华大学成立社团,必须要有挂靠单位和指导老师,比如可以挂在学院成立或者学校的某个部门,然后递交材料,审核答辩,对人数也有要求,一般至少要有十几个人。通常情况下,只要缴纳会费就可以加入社团,但有些很热门的社团如果报名人数太多就要通过选拔才能加入。

  而在外国大学,学生社团的门槛却相对较低,“兴趣就是敲门砖”,只要对活动、对社团感兴趣就行,“做喜欢的事情、感兴趣的事情就是成功的”,达特茅斯大学学生布兰登认为,如果以兴趣为起点,社团活动的学生面、参与面会更大,社团活动更容易成为一种全民式的生活方式。如果一个学生在大学期间不参加社团活动,会被视为“不正常”。

  在社团的影响力方面,国内外大学的社团也存在差距。2008年,金融危机下的美国经济不振。耶鲁大学打算缩减对学生的资助。陶然和同伴通过对贫困学生、家长以及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其他大学资助政策的调研,写出了一份60页的报告,建议学校在经济低迷的时候,不仅不能缩减资助,反而应该放宽条件,帮助更多的学生。最后他的建议被学校采纳,修改了次年的资助政策。

  经过几天的交流,陶然认为:“国内外大学生的差异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他们都很爱国,很努力,也很想帮助别人。” (记者 甘丽华 实习生 田文平 陈峥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大学社团琳琅满目 新生如何找准“我的团”
· 博士后项目sponsors系列介绍之耶鲁大学
· 十问耶鲁大学校长:老师有哪些使命 在线教育是趋势?
· 耶鲁大学研究显示读书多活得长?
· 美国耶鲁大学科学家开发出新技术可显著提升激光成像质量
· 利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治疗秃头症有效果
· 耶鲁大学在北京建立“耶鲁领导能力中心”
· 耶鲁大学科学家造可识别自身镜像的智能机器人
· 地质学家称北极将形成超级新大陆(图)
· 刘延东会见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一行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